-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寨文化的思考.doc
“山寨文化”的思考
2008年被称为“山寨年”。“山寨”一词几乎无人不晓。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山寨”,百度显示相关相关网页有39,300,000篇,谷歌显示有34,700,000篇。从最初用来形容那些模仿知名品牌外观、功能的低价到后来的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山寨街、山寨明星、山寨《新闻联播》以及山寨春晚,“山寨”一词迅速蹿红大江南北,而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探讨山寨现象的新闻,则将“山寨”一词推上舆论的顶峰。从最初仅仅存在于物质层面到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层面,诚如《新闻联播》所讲,“山寨”一词已经从 经济 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就“山寨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争论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本文试图对“山寨现象”进行追根溯源,并佐以学理剖析来审视这场在2008年引发大众狂欢的“山寨文化”。
一、“山寨文化”的概念分析
目前,“山寨文化”的概念并无权威说法,众说纷纭。
“山寨”一词,最初是用于称谓在市场上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以模仿其他品牌来达到低价行销自产产品的现象,此现象始发于 中国 大陆的低价国产市场,受到了中低消费者的关注,于是这个称谓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应用到 电子 产业、娱乐业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开始用“山寨文化”来指涉这一系列发生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山寨现象”。
我们不妨把“山寨文化”理解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其物质层面,即“山寨产品”包括山寨、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这些产品如山寨多模仿一线品牌如Nokia、Samsung、Sony-Ericsson等一线品牌的功能以及外观,甚至有些将品牌名改为Nokir、Samsing、Suny-Ericcsun来求得与模仿原本的相似性。由于这些多抄袭生产厂家的正规产品从而节省了研发费用,其价格只有正规产品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加之其虽然材质和做工会稍逊一筹但其功能繁多、外观新潮,从而得到中低端消费者的青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网络也出现打出“推介国产强机,交流山寨文化”口号的“山寨机网”。第二个层面是精神层面,即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山寨文化”——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了山寨行为所折射出的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思潮的涌现、价值体系的新建等。而这一部分正是研究“山寨文化”的核心。当前对于“山寨现象”的批判正是基于此,“山寨”究竟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对当前中国的文化 发展 有什么影响?但凡深度、理性地看待这场“文化秀”,我们必须从此切入。第三个层面乃行为层面。不仅包括各式具体“山寨行为”,更包括面对“山寨行为”主流文化的应对方式,以及面对山寨产品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管理机构以及相关 法律 法规的规避。社会系统的经济结构、 政治 结构、文化结构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山寨产品”对当前消费市场的冲击,“山寨行为”对当前中国当代文化多元并存结构的重新洗牌,无疑都在点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如何应对,如何使其发挥积极效应,正是各个层面相关者的当务之急。
在了解了“山寨文化”的结构意义后。我们不妨这样定义“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 现代 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的行为发出者多是带有“小作坊”性质的 企业 以及部分追随文化新兴现象的普通大众,其接受者则辐射到了较广泛的社会大众。山寨文化正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纷纷开设专栏讨论山寨文化,精英阶层、普通大众站在自己的立场打量着这个新生儿,各执己见地猜测着它的未来之时,“山寨文化”已渐渐地被人阐释出越来越多的含义。
二、“山寨文化”流行的原因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社会合力作用下的一种结果,折射出当下社会的缩影。作为一种时髦的文化范式,山寨文化的产生必定与当下中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休戚相关。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播技术不断提高,新闻媒体数量猛增,媒介市场趋于繁荣。繁荣后的大众传媒懂得如何取悦受众,在传播内容上更趋向于选择大众文化这一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从而带动大众文化的繁荣。“山寨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其兴盛也与大众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国大众媒介专家里索弗尔曾认为:“大众媒介就是使通俗 艺术 通俗的原因。但在更基本的水平上讲,大众媒介就是使通俗文化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大众媒介使通俗艺术成为可能并通俗起来,而通俗艺术又创造了对大众媒介的需求并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发展和精致化。”里索弗尔的这段话无疑是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最好的注脚。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发展的核心,若没有大众传媒,那么今日之流行甚至连镜中月都算不上。然而在大众传媒下流行起来的大众文化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doc
- 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诊治.doc
- 对新时期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探讨.doc
- 对新时期电力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doc
- 对日托幼儿交往心理的调查..doc
- 对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冷思考.doc
- 对易翻供一对一贩毒案件证据收集的思考.doc
- 对本市杨浦区中学体育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
- 对母女共生现象的审视——近年部分影视剧中之母女关系分析.doc
- 对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再思考.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