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希望.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挑战与希望

附录: 挑战与希望 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 153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23 亿亩。加上不同程 度沙化的草场面积,总和约 50 多亿亩,几乎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风沙在干 旱缺水的北方大地横行肆虐,沙漠在旱魃的庇护下所向披靡,以每年两千多平方 公里的速度向南、向东大踏步推进。舆论界大声疾呼: “ 生态在持续恶化!” “ 生态在持续恶化” 这句话,我们听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多年的呼喊, 灌满了我们的双耳,直灌得我们习惯了,麻木了,无动于衷了。只有这伴随我们 一生的老一套呼喊,意味着我们在国土整治的战场上,节节败退。随着人口的持 续增长,中国 80%的人口龟缩在一百万平方公里的东南平原。改革开放以后,几 千万农民工背井离乡,从西南、西北、东北、华北汇集到东南沿海讨生活。1991 年,广州火车站聚集百万求职(即求生)民工,人头攒动,嗷嗷待哺的场面,预示着 国土整治战场上的大溃退。 能怪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不坚守阵地吗?倘若你打开一张彩色中国地形图, 整个西北,灰黄一片。倘若你坐飞机在中国西北部上空向下看,满眼苍凉,不是 茫茫沙漠,就是荒山秃岭。面对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漠和荒山秃岭,离开强有力的 组织,个人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又能改变什么呢? 然而,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出生在这块黄土地上。如今,人人都忙着“ 向钱看” , 不亦乐乎地加入东南一隅灯红酒绿的现代化,偏偏就有那么一小撮被“ 智叟” 嗤 之以鼻的傻冒,硬是要继续改天换地的事业,向不可一世的“ 沙君” 挑战!从他 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大规模国土整治所必须的三个基 本要素: 第一、国土整治,重整河山,与肆虐祖国大好河山的“ 沙君” 作战,需要有改 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光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还不够,还需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 第三、要想使治沙、治水的星星之火在祖国大地汇集成燎原之势,还必须有国 家的领导作用,不仅大规模跨区域调水离不开国家的主导作用,而且,在发展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管好水,用好水同样需要统筹安排,统一指挥,需要用水、管 106 水体制的深刻变革。 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些执着的人们在持续不断地艰难探索。他们不屈不挠的 奋斗,体现出“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文化永远 不会被沙漠吞没的脊梁。 为此,我们从最近的诸多材料中选择了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分三个部分, 作为全书的附录。如何将他们艰难探索的星星之火汇集成重整河山的燎原之势, 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伟大任务。 107 附录一:艰苦卓绝的战斗1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 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人们前仆后继的 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鲁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且介亭杂文》第94 页 正是因为总有这些民族的脊梁,中华文明才能绵延数千年,经历多少次磨难, 而经久不衰。在今天重整河山的战斗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种不朽的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 1、榆林:再造山川秀美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由于流沙进逼,解放前,榆林城 曾经不得不三次南迁。直到 80 年代初,榆林市东城墙还有好长一段被黄沙掩埋着。 治沙,是事关榆林人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