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细菌芽孢与荚膜染色.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细菌芽孢与荚膜染色

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 ; 2、芽孢菌体的特点:不能繁殖的休眠体,含水少、含脂高、致密不透明,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有的芽孢在一定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条件适宜时能重新萌发。 芽孢尤其能耐高温: 枯草杆菌的芽孢,在沸水中可存 活1小时; 破伤风芽孢杆菌可在沸水中存活 3小时;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可在沸水 中存活6小时,即使在1800C干燥箱中仍可存活10分钟。 ? 芽孢可作为培养基灭菌彻底与否的检验依据。;3、芽孢的大小、位置具有分类鉴定上的意义:;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4、芽孢染色的原理: 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 细菌的芽孢壁比营养细胞的细胞壁厚,致密、通透性低,着色和脱色都比营养细胞困难。 ; 一般采用碱性染料(孔雀绿)并在微火上加热或延长染色时间,使菌体和芽孢同时都染上色后,再用水冲洗脱去菌体的染料,此时仍保留芽孢的着色,并用对照染料来染菌体,这样就将芽孢和菌体分别染成两种不同的颜色。; (二)荚膜染色法: 有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疏松、柔软、粘度极大,粘液状或胶质状的物质即为荚膜(Capsule)。 荚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多肽、蛋白质、脂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脂蛋白等。 荚膜虽不是细胞的主要结构,但它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并能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的影响,同时能增加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抵御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 荚膜染色原理:荚膜化学成分为多糖类衍生物、糖原或多肽,对染料结合力很弱,因此不易染色。一般采用负染色的方法,使细菌和背景着色,背景与菌体之间形成一透明区即荚膜。由于荚膜很薄,容易变形,在制片时一般不用加热固定。;三、材料: ;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胶质芽孢杆菌;(一)芽孢染色 ⑴取枯草杆菌制成涂片、干燥、固定; ⑵用试管夹夹住玻片一端,涂层上加孔??绿3-4滴; ⑶加热5分钟使冒蒸汽,中途补加孔雀绿,勿煮干; ⑷冷却、水洗(细水); ⑸蕃红溶液复染2 - 3分钟,水洗; ⑹干燥、镜检; ⑺结果: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二)荚膜染色 ⑴取钾细菌一环,做成涂片,自然干燥(不能加热), 可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⑵甲醇固定; ⑶水洗; ⑷蕃红溶液1—2分钟; ⑸水洗; ⑹自然干燥、镜检; 结果:背景红色、荚膜无色、菌体红色。 ; 五、绘图: 绘出芽孢染色、荚膜染色的结果;荚膜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