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ENG系统——鉴定专业水准的第三只眼睛.doc

浅谈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ENG系统——鉴定专业水准的第三只眼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ENG系统——鉴定专业水准的第三只眼睛.doc

  浅谈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ENG系统——鉴定专业水准的“第三只眼睛” 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一共有三个层次:就北京奥运会而言:第一层次是BOB提供的公用信号,由专业从事赛事转播的国际团队完成;第二层次是电视台所构建的现场演播室、场外演播室系统和支撑、补充这个系统的“单边注入点”系统;第三层次就是ENG系统(Electron News Gathering),我们俗称为现场单机采访组。对于奥运会的电视报道而言,“第一层次”是事件;“第二层次”是看事件的两只“眼睛”;第三层次是“第三只眼睛”。 三个电视系统,给受众提供的视角是不同的: “第一系统”是国际视角,虽然组成这个系统的人员来自世界各地,难免在一些赛事的信号制作中具有一些“国别”特征(例如澳大利亚人对于游泳、 中国 人对于乒乓球),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制作的信号是国际性的。 “第二系统”是国家视角,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演播室和“单边注入点”承担的功能,是代表中国的。这个系统所关注的,当然主要是中国运动员和中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就这一点而言,她是有明显倾向性的。但是,由于这种倾向性代表媒体的观点,因此她必须是适可而止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导向”意识的。换言之就是:可以有倾向性,但不应该是绝对的倾向性。 “第三系统”是个性视角,用现场采访记者的眼睛去表现赛场上有看点、有趣味、有意义的事件。这个系统更能体现记者素质和专业水准。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第三系统——“ENG”的问题。 其中的关键在于:记者的职业素质、记者的专业水平、指挥者的宏观认识、指挥者的调度能力。 1.个性视角:记者的职业素质。ENG最能体现记者的职业素质。这里指的“素质”是记者的素质而非“ 体育 记者”的素质。笔者的主要观点是: A.视野的勤奋。 勤奋是对于记者的基本要求,但是对奥运会ENG摄制组的勤奋而言,这种勤奋更是“视野的勤奋”。不但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而且要有“广阔的视野”。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可能具有发现的价值。奥运会期间,作为记者,随时随地都可能在信息源中,视野的勤奋会让我们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素材。缺少这份素质,即使有价值的素材在身边,也会视而不见。 B.信息的勤奋。 在多媒体时代甄别“信息”和“伪信息”非常重要,在信息的爆炸中保持独到的信息渠道更加重要。不要说今天没有“独家新闻”,所有的ENG都承担着独家的使命和具有获得“独家新闻”的可能,关键是将单纯的信息从爆炸性的信息中“提纯”出来,将真实的“信息”从众多“伪信息”中“提炼”出来。 例如,在2006年德国世乒赛中国对罗马尼亚的比赛中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马琳用时仅15分钟就结束了比赛,而下一个要出场的陈杞却不见了人影。原来,第一次参加团体赛的陈杞认为一场比赛至少要30分钟,还在休息室里不慌不忙的粘拍子。10分钟后陈杞才冲进场,有的记者就以中国队实力超群的基调写道:“不是我们耍大牌,是对手实力太弱。”而有一位记者细心的发 现代 表团团长蔡振华的脸上阴云密布,就在赛后想方设法进入到队部,蔡振华在当晚的会议中指出,类似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半决赛甚至决赛中,就有可能被视为自动弃权,对男队出现的这一情况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位记者就以《经验主义要不得》为题制作了一条电视新闻,显得透彻、深入,抓住了事件的实质。 现在有很多事件的报道都存在“人云亦云”的情况,“跟风”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如果记者多去仔细的咀嚼这些信息,从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或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换言之,一是信息的数量;二是信息的质量。 2.了如指掌:记者的专业水平。北京奥运会的ENG报道中,专业频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专项记者和承担ENG任务的记者身上。笔者的主要观点是: A.反对“唯金牌论”。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宣传导向问题,而是一个专业水平问题。从以往历届综合性运动会的ENG面临的问题(也包括“单边注入点”面临的)首先是“输了怎么办?”赢了滔滔不绝,输了无言以对的情况在很多赛事报道中屡见不鲜。胜败乃兵家常事,竞技体育更是新人辈出。运动员奋斗多年,都想拿金牌。但除了个人实力外,还会有环境、心态、身体、经验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作为体育记者应该理解、鼓励他们。记者与运动员之间不仅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的关系。而在金牌之外,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关注的东西。 B.反对“唯中国论”。北京奥运会上,反对“唯中国论”可能比反对“唯金牌论”更重要。每届奥运会上,世界都带着一半诧异和一半理解的眼光,看中国人在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项目上迸发的热情。在像田径这样的项目上,中国记者不能只关注中国运动员,更应关注世界。无论是世界顶级明星还是来自普通选手,不管是来自“体育大国”还是来自“体育小国”。 C.关系的眼光。注意各个项目的 历史 的人物关系和现实的人物关系,对于体育记者来说,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