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学和传播学在言辞证据研究中的作用.doc

试论语言学和传播学在言辞证据研究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语言学和传播学在言辞证据研究中的作用

试论语言学和传播学在言词证据研究中的作用 ——以杨××诉胡××侵犯名誉权一案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 娄开阳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语体学及修辞学等)与传播学(口语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对“杨××状告胡××侵犯名誉权”一案中的两处言词证据做了分析,认为:⑴原告杨××发给被告胡××的手机短信具有性暗示的性质;⑵在上诉状中,辩方律师认为“网络日志(博客)”与传统日志的性质相同是不准确的,被告博客中的文章具有大众传播的性质。 [关键词] 语言学 传播学 言词证据 引子 言词证据作为证据中重要的一种,在某些情况下对案件的判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杨××诉胡××侵犯名誉权”一案为例,该案中言词证据的认证就在判决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认为语言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在言词证据分析认证中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语言学和传播学角度加强对言词证据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案情回放:被告女演员胡××在其博客中发表多篇文章,指称原告电视剧《画家村》导演杨××曾多次让其陪酒取悦他人,以艺术家、诗人、杂志社主编、编导的身份寻找猎物,以及以发生性关系为条件才能让其饰演剧中角色。并称原告曾在2006年7月26日至8月5日。被告的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原告授权律师发表声明,要求胡××删除博客中不实内容并赔礼道歉。之后,被告继续在博客中发文,坚称自己所言属实。2006年9月,杨××向东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被告侵犯了其名誉权。原告在一审中胜诉。 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提出上述,要求撤销原判,驳回杨××诉讼请求。在上诉状中胡××的律师认为:被告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所行所思与我们传统的书面日志在实质上其性质都是一样的”,“两者之间仅仅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即博客所写内容的载体为网络而传统日志的载体为纸张。”。 不难发现,尽管决定案件审判的证据很多,但该案中下面两项言词证据的认证与判决结果密切相关:手机短信的性质与博客文章的性质。这两项证据的定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案件审判的结果:如果手机短信的确带有“性暗示”的性质,那么被告在博客中所言就是事实,不存在侵犯名誉权的问题。同样,如果博客中文章的性质与传统日记相同,也不存在侵犯名誉权中不言而喻的大众传播问题。究竟孰是孰非呢?案件的判决是法官的事情,我们这里无意越俎代庖,本文只是想说,运用语言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是不难将这两项言词证据的性质说清楚的。 一审判决中:原告的“肉麻短信”是否带有性暗示性质? 在一审判决中,法院认为:“关于被告在文章中指称原告给其发肉麻短信一节,现经查证属实的双方在2006年7月26日至8月5日由此可见,判定短信是否带有“性暗示”的性质已成为案件判决的关键。法院显然认为“一般社会公众认知的角度”不足采信,那么何种角度比较客观公正呢? 对被告所称的“肉麻短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词较为亲昵”的,一类是“可能使人产生歧义”的。本文将前者称为“亲昵短信”,后者称为“歧义短信”,下面分别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两类短信是否发出了性暗示。 1.1“亲昵的短信:调侃or性暗示? 。 我们认为,判定这些短信的性质主要看短信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而不仅限于短信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短信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与受播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内容的信息对于不同关系的传受双方而言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法院应首先分析信息传受双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短信内容来考察。具体说来,异性之间此类亲昵短信除非具有以下三种关系,否则就有性暗示之嫌。这三种关系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与长期亲密关系。 1.1.1血缘关系。无论是直系还是旁系,传受双方若有血缘关系,此类短信就不带有性暗示。亲人之间的互相思念显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法院也认为这些短信的内容带有“亲昵”色彩。可是,如果传受双方不具有血缘关系,则短信的性质尚需进一步判定。非血缘关系中“婚姻关系”与“长期亲密关系”也可以排除“性暗示”的嫌疑。 1.1.2 婚姻关系。具有婚姻关系的异性在语言传播过程中出现上述短信内容也是正常的,被认为是夫妻关系亲密的表现。但若双方作为异性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婚姻关系,此类短信是否就一定带有性暗示呢?也未必。如果双方具有长期的亲密关系——如多年的同学、同事、同乡或战友等等,此类短信也是可以被受播者接受。 1.2.3长期亲密关系。“长期”与“亲密”的条件一般来说必须同时满足:若双方有长期交往而不具亲密关系(如胡同口摆烟摊的大妈或附近修车铺的老板),也不会出现“想你啊”这样的字眼。只有在亲密的关系之下上述短信才能“脱性”(摆脱性暗示的嫌疑),如果双方交往的时间不长,这种快速升温的“亲密”关系也很容易令人生疑——尤其当受播者拒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