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1课:道士塔课件.pptVIP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1课:道士塔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圆箓? 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只是悲剧中的小丑,并不是主角。他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何为爱国主义,他的行为于国于民固然罪不可赦,但与割地卖国以保王位的统治者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况且,王道士正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怪胎,那个时代给他提供了祸及千古的“机遇”,所以说“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外国文化强盗? 你们有这么好的文化,有这么好的敦煌,却不知道爱护! ——华尔纳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 )造成国力的衰弱和文明的沦落,是这一( )悲剧的根源。 腐朽的制度 时代和民族 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他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献。文献的胶卷可以从外国买来,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 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了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常书鸿1904~1994 樊锦诗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 也在中国! 给每节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提示:可摘录原文中的句子,也可以创新,自行设计 例:道士塔 草刷与铁锤 炊烟与茶香 走过道士塔 创新小标题 例:千古之罪谁当诛 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此恨绵绵无绝期 学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将你想说的话写成三四百字的短文交上来好么? 余秋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3.关心祖国文化,从历史悲剧中吸取力量,知耻后勇,培养历史责任感。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是目前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 主要作品: 《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 《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秋雨散文》 《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借 我一生》等 余秋雨的散文,大都以记游的方式进行深层的文化思考,在记述某一名胜古迹的游历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并传达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从而将人、历史、自然和谐地交融一起。余秋雨的散文往往具备强烈的文化反省意识,在历史的追溯中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与使命,或借助大量的文化历史知识,渗入作者的文化思考和人生体验。 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地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教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凭着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像有千佛跃动。 民族瑰宝——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余秋雨 敦煌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建造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大量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4万余件。 历史的荣耀与悲剧: 这一惊世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地区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其丰富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它几乎包含了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