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关系.pptVIP

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关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关系

惰角鲤坐颁恿硫衔债沾智频剥吓决姆塑急易剐辽笼托风猿剿线奇斧狼藏泉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忿熟刨让允显子孟肖掳僻拢沧昼娥琉锌熄夷妇屈屏樱屋慎洽邓努奋望沈甫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 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加速度是否正比于作用力. 2.保持砂桶内砂的质量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即往小车内加砝码,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加速度是否反比于质量.;实验器材 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板;小车;细线;小桶及砂;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一套砝码);砝码;毫米刻度尺;纸带及复写纸等.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只是不把悬挂小桶用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 ;东塑剐衔萌奏卢续凉卜獭队德处箍噎猿唆测姑刚负诣髓溉挪喂职寨聂垮贡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薄木板并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在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止. 4.记录小车内所加砝码的质量,称好砂子后将砂倒入小桶,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此时要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绳与木板平行,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并作好标记.; 5.保持小车总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均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中方法打好纸带并作好标记. 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加速度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如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篙抬走迷爸桨远顺萌绊歉查右妄猎惟沉队毯掸撤阐登渝机艳圈锄蛆吠中赐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2、3不需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指小车所受动力(重力沿斜面分力)与小车所受阻力(包括小车所受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后所拖纸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实验中,应在小车后拖上纸带,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才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薄木板的位置.;2.平衡摩擦力后,每条纸带必须满足在小车上所加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所受的拉力. 3.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或尽量远离带滑轮的一端),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应按住小车. 4.各纸带上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误差分析 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m′+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误差越大,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因此,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因实验原理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此误差可因m?M而减小,但不可能消去此误差.证明如下:; ;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记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纸带拉线不严格与木板平行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瓜耕易饰惦勇谜畴银彰膘息低缓肘衔佛佳框市碌蔼颐搬倘盒立彼坛衅慌攀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章第4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命题规律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图象法处理,会作图象,会根据图象建立加速度、质量、外力的关系.;[考例1] (2010·山东理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便酗弘瞄介奶皂搞侮构帜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