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部的兴盛及扬州地域文化——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论之十二.pdfVIP

花部的兴盛及扬州地域文化——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论之十二.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11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08 Social V01-10No.6 第lO卷第6期 Journalofsol and I仇ea甜University(Ph¨∞ophySci∞∞) 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地域文化 ——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论之十二 赵兴勤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花部的兴盛代表着“终以昆腔为正音”的精英文化的式微,“桑间濮上”逐渐成为 戏曲的主流。这一情况表明,不可抗拒的大众化浪潮,业已席卷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耳目视听。 而扬州,作为花部兴盛这一艺术史现象的地理起点,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架设起了最适宜的 温床。与上层统治者之间暧昧的关系、仕与商的积极运作、繁荣的商品经济、开放包容的地域文 化以及市民观感上的崇尚新奇刺激,迎合了花部的生长规律。多种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的合力 催生了花部的全面繁盛。乾隆以降,案头的戏剧逐渐呈现出为场上的戏曲所替代的趋势,一个 新的艺术生命在民间的滋养与哺育下绽出了蓓蕾。 [关键词]花部;兴盛;扬州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1207.3[文献标识码]A 花部尽管是清代中后叶剧坛上一支颇有潜力的生力 清人黄钧宰《金壶七墨·南巡盛典》所记同郡高年程 军,传世之作亦不乏见。然而,几十年来,各家戏曲论著, 翁。曾“亲见乾隆中六度南巡”。每当御驾将临,“先期督 虽亦时而论及,但大多较简略。花部在情节结撰上,追求 抚河漕诸大吏,迎驾于山东。藩运两司,有财赋之职者, 起落骤转。出人意料;在语言运用上,崇尚俚俗,别具风 饰宫观、备器玩、运花石,采绘雕镂,争奇斗巧,经费不足, 趣;在戏曲功能上,强化了娱人耳目、博人一笑,在体制方 取给于鹾商。道府以下,治河渠、平道途、修桥梁、缮城 面,又长短自如,加大调笑、歌舞表演,注重排场的热闹。 郭。武弁饬行伍、新旗帜。丞簿之属,缉盗贼、赡穷困,以 此类特征。有的是戏曲本质的属性、戏曲传统使然,有的 示太平。銮辂既及河上,留从骑之半于东省,乃御舟渡河 而南,于是薪翳涤道,勾芒扇芳,神人协欢,鱼鸟偕畅,则 是在其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中,不断吸取各类民间 艺术的营养,为丰富、完善自身而努力探索的结果。那 有属车霆击。列校云驰,羽盖捎星,霓旗晃日,扈从文武, 络绎河干。嚯发黎氓,红女黄童之众,匍匐瞻望,鹰集而 么,除此之外,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区域文化有着怎样的同 无哗。然后苍龙负舟,赤纠夹岸,楼船先引,文鹋偕征。但 构关系?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见一片黄旗,安流顺发而已。翁又日:‘予以年强力健,幸 一、乾隆南巡——“花部崛起的机遇 逢钜典。不欲遽归,同人步往扬州,以观临江之盛。至则 圈阎高敞,旌旆远张,逵途锦帷,阙阗绣幕。文鹪云雾之 入清以后,康熙帝六次南巡,据其所称,是为了视察河 绮。金蚕蓝碧之绨。步障非金谷可方,亭幔岂武夷所拟。 工。。朕黄、淮两河,为运道民生所系,屡次南巡,亲临阅 箫籁既发,榷歌远扬,金石铿锵,宫商缥缈,大江南北。扳 视,以疏浚修筑之法,指授河臣,开六塌以柬淮敌黄,通海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