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分布情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人分布情况

蒙古人的分布情况 HYPERLINK \o 转贴给粉丝 HYPERLINK /f?kz=158294650 \l # 1楼 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在世界各地(主要是亚欧大陆)都散落着蒙古部族。大? 致分布情况如下: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属于蒙古语族的是卡尔梅克(Kalmyk或? Kalmuk)人和布里亚特(Buryat)人,鞑靼人和图瓦人属突厥语族,但和蒙古有很? 大的联系。俄罗斯联邦境内的蒙古人只有卡尔梅克人和布里亚特人,总数不到一? 百万人。外蒙古总人口为261万7千多人(1999年7月),其中蒙古族占90%,为235? 万多人,其它为哈萨克族、汉族、俄罗斯族等。而中国境内的蒙古人分布在内蒙? 古、新疆、青海、东北三省等地,人数达500万左右。所以说蒙古族的主体在中? 国。? 鄂尔多斯部? “为猛隼之羽翼,为驾辇之护卫,为刚毅之明哲,将如山之白室,竭诚护卫者等? 等”这是蒙文文献《蒙古大黄册》一书中对鄂尔多斯万户的记载。鄂尔多斯一? 词,是古突劂语,意为汗的殿宇、陵寝之地。公元十四世纪,守护成吉思汗陵寝? 的卫士们,改自已“艾马克”(部)的名称,始称鄂尔多斯部,这里所谓“八白? 室”的护卫者,正是鄂尔多斯人。当初称他们是全蒙古六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 户。? 清天聪九年(一六三五年)鄂尔多斯部内附归清,各授札萨克,共六旗(后在雍? 正九年增设一旗,计七旗),所部六旗自为一盟,称伊克昭盟。? 察哈尔部? 关于“察哈尔”的词义,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据蒙文文献,“察哈尔”是古? 突劂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 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汗? 位。明时,察哈尔本部分八个“爱马克”(部):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 沁,称岭南四察哈尔鄂托克(或爱马克,变亦即四部);主固特、布里雅特、阿? 刺齐特,称岭北四察哈尔鄂托克。统称察哈尔八部(鄂托克)万户(蒙古左翼三? 万户之一)。? 清朝皇帝又将察哈尔部蒙古以分散驻防等形式,迁居于全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 部以及兴安岭至天山的三十八旗,都有察哈尔部蒙古。? HYPERLINK /f?kz=158294650 \l # 2楼 卫拉特部? 在中国汉文史籍中,对卫拉特,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称作瓦剌,清代又称为? 额鲁特或厄鲁特,一般则称之为卫拉特蒙古或西蒙古。它是蒙古民族的组成部? 分。? 卫拉特人最早居于叶尼塞河上游,以狩猎为生。十三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改营? 畜牧。十五世纪中叶形成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其首领也先汗(一四0七年至一? 四五四年)曾短期统一东西蒙古各部,建立卫拉特人统治的国家组织,势力范围? 东起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至巴尔喀什湖、葱岭,北起安卡拉河、贝加尔湖,南? 抵大漠,成为元朝灭亡(公元一三六八年)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后一股? 强大势力,它对东方历史产生过不可忽略的影响。? 十六世纪以后,卫拉特联盟活动重心移到大西北(今新疆地区)。联盟中实力最? 强的准噶尔部,把其它部落统一了起来,建立强大政权,创制自己的文字,确定? 法律制度(卫拉特法典),改进放牧方法,经营农业种植和手工业,利用外国先? 进技术发展制绒业、金属品制造业。当时准噶尔地区经济繁荣,人口增长。? 我国学术界认为,卫拉特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卫拉特历史,对于今? 天开发建设大西北具有启迪作用。? 据了解,国际学术界早已瞩目于卫拉特,把它视作蒙古学的一部分。苏联、日? 本、联邦德国的专家曾先后出版发表探索卫拉特历史之谜的专著和文章。? 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卫拉特史的研究也蓬勃兴起。七年来,内蒙古、? 新疆、甘肃、青海、黑龙江、北京等地学者发表了三百余篇论文和一批专著,如? 《论四卫拉特联盟》、《卫拉特历史文献》、《准噶尔史略》、《准噶尔的历史? 与文物》以及有关卫拉特的史料摘编等书。? 西套蒙古族? 西套之名,由其位于河套之西而来。“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 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兰善山,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圣武记》卷? 三)? 西套蒙古族,原属新疆乌鲁木齐的硕特和青海和硕特部落。? 西套厄鲁特,其“始视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清? 史稿》藩部王)。元时为翰亦刺,后发展为名代瓦刺,清代的厄鲁特或卫拉特。? 明末,瓦刺分四大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号四卫? 拉特,统称额鲁特”(《西域图志》卷首一)。四部之间虽“分牧而居”“部自? 为长”,却“以伊犁为会宗地”,结成松散的部落联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