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ICC导管堵塞预防及护理
PICC导管堵塞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防治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方法:选择159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对34例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PICC导管堵塞34例,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30例再通, 4例拔除PICC导管。结论:严格遵守PICC插管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巧,正确评估血管,选择适宜导管,正确应用药物,掌握封管技术,加强输液的管理,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
关键词:PICC;导管堵塞;相关因素;防治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1-0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但相对于静脉而言,PICC 毕竟是异物,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笔者现将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9例,男95例,女64例。年龄32-83岁,平均67岁。采用美国巴德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单腔导管(5Fr)。穿刺部位为右贵要静脉75例,右正中静脉31例,右头臂静脉53例。穿刺导管巴德4Fr62例,贝朗5Fr97例。
1.2 导管堵塞的判断标准:部分堵塞:能够输入液体,但不能抽出回血;完全堵塞:既不能输入液体,也不能抽出回血。
2 结果
PICC导管堵塞34例,其中部分堵塞27例,完全堵塞7例,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30例再通,4例患者拔除PICC导管。PICC导管堵塞一般发生在置管后3-12d。
3 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3.1 封管技术及封管液使用不当:封管液一般要选用等渗盐水和稀释肝素液,如液量过少,推注时的速度过快或过慢,导管针内未达到正压,导致血液回流,凝血块堵塞导管。
3.2 并发症导致的结果:导管长期置于静脉中,对血管壁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局部血管反应性炎症,使血管内口周围血栓形成。穿刺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的型号、材质,进针的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穿刺次数等都能损害血管内皮,形成血栓或导致导管扭曲。
3.3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pH值的不同是导致配伍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微粒能堵塞导管的尖端。温度、湿度、光强等的变化也是药物中形成微粒的影响因素。
3.4 输注高浓度和脂溶性的液体:如脂肪乳剂、血浆、人体白蛋白、全胃肠外营养液,高pH值、高刺激性的药物,可损害硅胶导管,部分药物沉淀在PICC导管壁上,随着深静脉置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引起深静脉置管管腔的部分或完全堵塞。
3.5 其他:部分患者血液黏稠度高,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冲洗,导管内形成的血栓容易造成堵管。患者躁动、体外导管打折及接头松动、脱落等导致堵管。
4 预防措施
4.1 正确使用封管液和封管方法:封管时患者应取平卧位。封管液采用10-100U/ml肝素液封管,抗凝作用持续12h。封管方法采用正压封管,使液体充满管腔,选择10ml或20ml注射器;刺激性药物应每班冲管1次。封管后再启用时,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导管,以免将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对于有些不宜使用肝素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患者以及对肝素过敏者,可单独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
4.2 接可来福接头:凡置管患者尽量使用正压接头,以保证管腔内正压,减少血液回流。
4.3 遵守药物配伍原则:pH值的不同是导致配伍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多种药物输注或推注采用SASH方式: S-生理盐水、A-药物、S-生理盐水、H-肝素。同时改善配药环境和配药装置,减少微粒的产生。
4.4 输入溶质浓度高药物的护理:静脉营养液混合葡萄糖后最高浓度可达23%,输入时间长达24-48h,溶质极易粘附在管壁周围,出现结石样堵塞。
输入前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直至洁净通畅,或者采用与低浓度液体间歇输入法。脂肪乳剂输入时,可将其与氨基酸溶液混合,降低浓度输入或用三通管将脂肪乳剂与氨基酸注射液一起输入,输液期间至少每隔8h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若使用大静脉营养袋应每4h冲管1次。均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方法采用脉冲式,冲管时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将沉积在下面的脂肪乳剂冲走。
4.5 血液黏稠度高患者置管的护理:对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用20-30ml生理盐水做冲管液,冲净血管内的药液和血液,增加冲管次数。使用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减少血凝后堵管。
4.6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更换液体应及时,防止因输液瓶内液体滴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