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中切诊在针灸中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枢》中切诊在针灸中应用

《灵枢》中切诊在针灸中应用《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凡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经脉穴位除了为治疗外,首先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疾病,司外以揣内,如何通过经脉、穴位的反应了解脏腑疾患,《灵枢经》对气口诊经脉之虚实,原穴段五脏之疾,络脉辨寒热虚实,六经诊痹症等方面均有论述。 1 气口人迎诊经脉之虚实 《灵枢?经脉第十》“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凡用针者,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医者在针灸临床中,必须通过诊脉来了解病人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所涉及的脏腑、经络、病位、邪正力量消长,为治疗指引方向,并据此确定针刺治疗的取穴、针具的选择、针刺的深浅、留针与否及时间的长短,而后才施用相应的针灸补泻手法等。医者若能精通脉理,熟识脉象,就可以圆机活法,洞悉病机,把握住疾病的动向。《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及《素问?三部九候论》记载了脉诊法,并把它提到很高的地位,指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1]。 脉口又名气口属手太阴肺经,肺为五脏之长,可测知五脏之气,故气口候阴主里(五脏病变);人迎属足阳明胃经,胃为六腑之源,故人迎侯阳,主外(六腑病变),可测知六腑之气;从寸口可以测候阴经之气,从人迎可以测候阳经之气,从而得之阴阳的虚实和是否保持平衡的情况,这样也就掌握了阴阳的演变规律。《内经》就强调要根据脉的异常变化来判断针灸的禁忌。如《素问?疟论》提出“无刺浑浑之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强调对过于虚弱的脉不可针灸;《灵枢?卫气失常》认为”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灵枢?终始》认为“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异而为他病矣”。这些均是以气口人迎之虚实指导针灸。 同时,切脉亦可判断病情进展。如《灵枢?五色第四十九》“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着,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2 原穴段五脏之疾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既指出了五脏之疾从十二原治之,更指出,五脏之疾可以从十二原的反应中做出诊断,从而为切诊指导针灸选穴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灵枢?本输》发展了六腑原穴,将五脏的原穴记为五输穴之“输”,还记述了六腑的原穴。“膀胱……过于京骨,京骨为原;胆……过于丘墟,丘墟……为原;胃过于冲阳,冲阳……为原;三焦者,过于阳池,阳池……为原;小肠者,过于腕骨,腕骨……为原;大肠……过于合谷,合谷……为原,”同时去除了膏、肓之原,在《灵枢?本输》中心经的原穴仍用心包络的原穴大陵代之。 一般认为,阴经原穴主要用于诊治本脏病证,阳经原穴主要用于诊疗外经病证。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通过三焦,温养脏腑经络,留于原穴。是本经代表穴,故阴经原穴具有诊断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如临床上常在原穴上找反应点,以此作为诊断内脏疾病的依据,又以原穴作为主要治疗穴治疗内脏疾病。如咳嗽、气喘可取用肺经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用脾经原穴太白等;黄疸、胁痛用肝经原穴太冲;遗精、阳痿、小便频数可取用。肾经原穴太溪;惊悸、怔忡用心经原穴神门。 六腑原穴主治外经病。阳经的原穴是原气经过之处,对六腑虚实的诊断治疗作用不如阴经原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六腑原穴多以治外经病为主,如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臂痛用小肠经原穴腕骨;头面五官、寒热、痛、痹可用大肠经原穴合谷;耳聋、寒热、疟疾及经脉病可用三焦经原穴阳池;癫狂、寒热、经脉病可用膀胱经京骨;寒热、汗、经脉病可取胃经原穴冲阳;目赤肿痛、疟疾、疝、经脉病可取胆经原穴丘墟。至于六腑的病症,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合治内腑”(这里的合是指下合穴)。还进一步阐述“大肠病者……取巨虚上廉……膀胱病者……取委中央。胆病者……取阳陵泉。”因此,临床上六腑病症多用下合穴主治。 现代医家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明,当邪犯机体时,往往在其所犯相应脏腑原穴可以出现阳性反应。黄玉建通过对原穴的局部的望诊、按诊来判定疾病的性质、部位,如:太渊见点状红赤或伴有丘疹,乃为肺热咳嗽;按压穴区出现胀痛、灼热、针刺、触电样感觉,一般有急性或炎性病变。同时他还提出,通过原穴可判断病人的性格,如太冲穴凹陷喜按,有酸痛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