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56.3±9.7)岁。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呃逆,在采取刺鼻取嚏、屏气法以及惊吓方式后无效,再次行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效果,病程皆大于1天。以中医临床辨证法对患者进行分型,并采用针对性的针灸方法进行诊治。结果:34例患者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比为77%;有8例患者接受2次针灸治疗痊愈,占比18%;另有2例患者接受3次针灸治疗后痊愈,占比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操作方式较为简单,未见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02-01
呃逆是一种脾胃基本,其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促且频率较高,无法自止。西医认为该病症是因膈肌痉挛所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不自主膈肌间隙性收缩所导致的临床病症[1]。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了4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在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不能缓解其病症的情况下,行针灸疗法,获得了比较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56.3±9.7)岁,24例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其中4例患有胰腺癌;6例患有肺癌脑转移; 6例患有胃癌;8例患有脑出血;20例患有脑梗死。
1.2 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呃逆,在采取刺鼻取嚏、屏气法以及惊吓方式后无效,再次行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效果,病程皆大于1天。典型症状为,患者A,性别女,年龄63岁,患者由于“确诊肺癌脑转移2个月,接受2周放疗,拟行第1次化疗”2010年2月13日17:00入院。临床诊断结果显示,肺癌Ⅳ期、脑转移。入院检查情况为,老年女性,体质偏瘦,面色少华,精神萎靡,被动体位,呃声较低,气不接续,舌淡脉细无力。住院后第三条出现呃逆症状,行屏气法和中西医药物治疗后症状未出现缓解。行针灸疗法,呃逆症状于第一次治疗后显著缓解,第二次治疗后呃逆症状解除。
1.3 治疗方式:呃逆患者通过临床辨析,通常可分为寒邪动膈型及胃火上逆型两组类别。在治疗中,通常以宽膈和胃及降逆调气为原则。针灸的主要穴位为中脘、足三里、内关、三阴交、膈腧。配耳针为膈、胃。气虚者加气海。肝郁气逆者加内庭、涌泉。操作方式为,患者取仰卧姿势,将须接受针刺的部位裸露,行常规针刺,每天进行一次治疗。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穴宜深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对中脘穴的针灸方式应根据患者体征区别对待,本研究中有28例患者为胃火上逆型,于中脘穴取130mm的芒针,以45゜角分别斜刺向两侧的天枢穴,得气后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提插泻法,不留针,患者饭后2小时以内和饱胀时不得进针;点刺耳穴的膈、胃,至出血,不留针,若患者肝郁气逆,则行内庭透涌泉,用泻法,不留针。另有16例患者为寒邪动膈型,在中脘穴取长度为130mm的芒针以向上15゜的角度横刺,沿皮透至膻中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法,不得直接提插,患者饭后2小时以内和饱胀时不得进针;在胃部远红外线照射的协助下,于耳穴的膈、胃分别进一分针,留针时间为20分钟左右。
1.5 疗效判定:呃逆现象停止,待症状彻底消失,且24小时内无复发则视为痊愈。
2 结果
34例患者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即痊愈,占比为77%;有8例患者接受2次针灸治疗痊愈,占比18%;另有2例患者接受3次针灸治疗后痊愈,占比5%。
3 讨论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西医称“膈肌痉挛”[2]。呃逆的主要表现症状为气逆上冲,胃气上逆、动膈,声音短促且频率较高,喉间出现连续的呃呃声,无法自行停止等。通过现代医学分析及临床证明,导致呃逆的原因众多,其中以胃炎、胃扩张、膈肌的单纯性痉挛、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脑血管病和手术后胃、食道综合症所引发的膈肌痉挛等。临床上常见的呃逆一般是连续多天以及短期内频繁、多次发生的情况,症状较轻者持续时间为数小时,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达数几天、甚至是数十天,若通过常规治疗,仍然无法治愈的呃逆则被称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的发病会对患者语言功能、饮食以及睡眠治疗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呃逆的病因虽然复杂,但根据中医理论,其病机的关键是胃失和降,从而使得胃气上逆动膈。因此,治疗方法应以和胃降逆,调畅气息,宽胸利膈为原则。膻中是八会穴的气穴,位置在胸膺中,是主管全身气机的重要穴位,特别是在宽胸利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