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文关怀是公共图书馆服务重要途径
人文关怀是公共图书馆服务重要途径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正向我们走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人们面对着冷冰冰的网络时,迫切需要人性关怀。体现公共图书馆价值取向的人文关怀问题便成为图书馆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于读者,服务于和谐社会的独特方式。
关键词:人文关怀;图书馆服务;信息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0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14-02 收稿日期:2012-04-20
一、对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理解
人只有获得信息、知识才能健康成长。公共图书馆就是为满足人民大众的这些需求,而由各地方政府设置和管理的文化机构。图书馆以其藏书展示历史,而隐藏在书籍背后的是人的精神、科学的精神、理性的精神,是无言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整体链条中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其他环节都是为它作铺垫的,图书馆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建立和存在的。在一个文化发达的城市中,人们会为自己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而骄傲和引以为荣。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城市,图书馆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和标志。
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在观念层面则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图书馆管理者能够引导与带动全体人员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也就是“和谐”之道。一旦图书馆全体人员实现人心顺和、思想协调一致 ,图书馆的潜力就会被极大地开掘出来、发挥出来,就会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传统在实践层面则体现为周到细致的服务。体现了和谐社会所需的浓郁的人文关怀。图书馆是人类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它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辐射效能,就会成为一个社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成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这一切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也是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金钱至上观念冲击下能顽强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因此可以说,只有人文关怀,才是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图书馆、图书馆之所以在社会上存在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理由。
二、对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探索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图书馆服务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图书馆界从上至下,一心一意为读者服务,提出了 “服务是图书馆的中心”“一切从读者出发 ”“读者第一 ”“服务广大工农群众”等口号。在工厂车间办图书角,在农村办图书室,送书上门,强调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本质得到较好的实现。文化大革命使图书馆事业遭到重创。但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的读书热潮,又将图书馆推到了文化服务的前沿。虽然这一时期图书馆人文关怀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但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观念还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自9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一切领域,大众媒体的增多、影视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扩展与延伸、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2004年12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国民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 ,中国出版社协会也做了一项类似的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书,无一个书柜,而韩国 96.8%的家庭平均有500册以上的藏书。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部分购书经费有保证的图书馆还能做到不断补充新书,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坚持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馆原则。但对于一些图书馆而言,他们背离了服务至上的原则,把图书馆服务商业化、市场化,出现了压缩图书馆服务空间,收费项目繁多、有偿阅读等问题。它们失去了图书馆的公益性、公正性、平等性等特性,将一大批有阅读要求但经济不宽裕的读者挡在了大门之外,更谈不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被严重扭曲。李家伟2004年 12月24日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尴尬》一文指出:“看看我们的图书馆,只有城里有,而且那些小城市的图书馆有哪个不是惨淡经营?”图书馆保障率低,且馆藏陈旧。
国际图联 1998年拟定人均藏书标准为2册,而到 2000年底,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量为0.64册。而“甘肃 1/3的地县图书馆十几年没买一本书”“一所图书馆最新的书是1994年的《邓小平文选》”。2003据报道:文化部最近统计显示,占全国24%的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