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内经》中浅议刺络放血法具体应用
从《内经》中浅议刺络放血法具体应用摘要:以《内经》为基础,综合介绍了刺络放血法的工具、操作方法、部位选取及出血量的控制四方面的内容。结合刺络放血法的现代研究,对这种安全、实用、方便的治法作了具体的阐述,对临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了说明。以期对该法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刺络 放血 工具 操作方法 部位 出血量
From “In after” to discuss shallowly the thorn winds bloodletting method concrete utilization
Zhou Yuan Wang Xiaoqing Zhang Jinsheng
Abstract:“Via”,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law Pricking Blood tools,methods of operation,site selection and control of bleeding four aspects.Method combined with pricking blood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is safe,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method of governance made specific elabor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reas that need attention are illustrated.To inheritance and the law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s:Pricking Bleeding Tools Operation Parts Bleeding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09-01
《灵枢#8226;九针十二原》指出刺络疗法的总则即“宛陈则除之”。《灵枢#8226;小针解》解释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凡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淤于脏腑、经脉、络脉,均可刺浅表血络出血以直清其源。《内经》明确提出此法可用于如痛证、癃闭、疟疾、中风、久痹、痉证、痈疡、外伤以及癫狂等多科疾病。近现代以来,刺络放血法在治疗高热抽搐、肿胀疼痛等疾病及一些顽固实证方面被广泛运用,现代研究也证明该法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体液调节的重要作用。现以《内经》为基础,操作方法、部位选取及出血量控制三方面来谈一谈刺络法的具体运用。
1 操作方法
《内经》所述的刺络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络刺法 :《灵枢#8226;官针》云:“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即挑选浅表皮肤上隐现的小络刺其出血,是较为温和的刺络法,用于血络瘀阻病。
1.2 经刺法:“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即针刺患病经络间结聚不通的地方,病位较络刺深,针刺部位也更深。治疗邪客皮毛入络,久而入经所致疾病。
1.3 毛刺法:《灵枢#8226;官针》云:“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现代临床上常用梅花针叩打皮肤,治疗各种疾病。
1.4 赞刺法:“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即在患处快而浅地直刺几针,以浅表见出血点为准。主要用于痈肿,现代也用于其他一些非化脓性炎症如丹毒、结节红斑等。
1.5 豹文刺法:“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即在病变部位的前后左右,针刺多下,取其周围经络之血,以束缚病邪扩散。因心主血脉,故本法与心气相应,主要用于治疗扩散性、走注性等红肿热痛病症。
1.6 大泻刺法:“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 即将痈疡切开排脓的方法,主要用于面积较大的痈疡。
1.7 扬刺法:《灵枢#8226;官针》云:“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本法适宜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症。现代的梅花针扣刺,即为扬刺法的演变。
2 对于操作部位,主要有血络,穴位及反应点三类
2.1 血络。分为异常的络脉及正常的血脉两种。
2.1.1 异常的络脉。《素问#8226;调经论》云:“病在血,调之络。”针刺放血,应首先辨认病变的血络。《灵枢#8226;血络论》曰:“血脉盛者,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 这些异常的络脉多充盈扩张、局部压力大,色红或青紫或黑,无固定部位和形态,粗细不等,有的甚至高起成包或如蚯蚓状瘀积成结。针刺时应选择结聚或瘀阻最明显的地方放血。需说明的是,在异常的络脉上放血,又有刺结络与刺盛络的区别。结络为血之留,刺之以去瘀血。《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