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研读读书会导读
經典研讀讀書會導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02/25
主旨:區域地理學的核心概念與争議,以及各國歷史區域地理學的發展
出處:Baker, A. R. H. Geography and History: Bridging the Divide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範圍:pp. 156-187, ‘Regional geographies and histories’
主讀者:黃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區域地理和歷史
地理學的區域論述(discourse)
區域為地理學的核心概念
現代西方地理起源於古典希臘:古地理學家Herodotus(c. 484-425)、Eratosthenes(c. 275-197BC)、Strabo(63BC-c. AD25)、Ptolemy(c. AD100-178)等。希臘人「發明了區域地理」
文藝復興及地理大發現時代,地理知識和航海及製圖技術發達,地理學有長足的進步。德人B. Verenius(1622-1650)主張地理可細分為通論地理和專門地理,也就是今日所謂的系統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普魯士哲學家康德( I. Kant, 1724-1804)認為地理、歷史都是綜合性、描述性的學科。
19世紀各國地理學家,尤其提出洪堡德(A. von Humboldt, 1769-1859)、李特爾( C. Ritter, 1779-1859)、赫特納(A. Hettner, 1859-1941)等德國地理學者提出地理學的區域概念。
法國地理學家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1845-1918)倡議區域知識並視之為地理學的核心,他認為人和其自然環境長期互動的結果,產生有清楚地景和生活方式的各自「區域」。二十世紀上半葉,這樣的地理觀念是主流。
1939年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 1899-1992)地理學的性質一書,認為地理學是「空間差異的科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傳統區域地理學没落。1980及1990年代包括在後現代人文地理學中之「新區域地理學」逐漸形成,尤其是重新強調地區(area)、地方(place)、區域(region)文化的重要,使地理學恢復和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關連。比起系統地理,具綜合性的區域地理更具特色,不過概念上也更具爭議。
區域為地理學的爭議概念(problematic concept)
在此,簡要探討區域地理和斷代史間,類似的爭議
區域地理的爭議,基本上來自印證其區域特色與空間劃界的兩大企圖。哈特向認為爭議來自:研究區地理尺度的選擇、區域為動態且相連的複雜性,使區域地理的理論和實證間產生隔。不過他也認為:「區域的知識,以做最適當的區劃」是地理學者無法規避的責任。哈特向而言,區域地理目標雖客觀,但不免帶點主觀成分。哈維(D. Harvey, 1935- )在其《地理學的解釋》書中分析:「典型的地理學者在『區域』層面研究自然和人文的差異,但並非定著在某一區…地理學者傾向濾除大小尺度的地區變異,專注在系統…就區域的解析尺度而言,有其意義。」
邏輯上,歷史的斷代和地理的區域有類似之處。印證某種斷代的特色、與斷代之區劃,所引致的爭議類似區域地理。處理斷代問題,需要大量的知識;並需了解許多歷史變數彼此間的關聯,以及在某一斷代期間此特性的連續性。歷史學家在認定社會特色時,也會遭遇選擇研究之時間尺度的困難。歷史的斷代,有以統治者(如「都鐸」王朝、「維多利亞」時期)或政體(如法國「第二帝國」、「第三共和」),或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特色(如「文藝復興」、「帝國時期」、「經濟大蕭條」)劃分。更常見較長的歷史分期(如「遠古」、「中古」、「現代」)或隨意做某確切時段(如某一時段或世紀)的分期。不同的歷史需要不同的斷代。如同地理區,歷史時期需客觀的探索,卻需主觀的判斷,兩者宜視之為以組織和理解知識為途徑,綜合為其手段的學科。
1960年代以來區域地理的没落,部分原因為上述之難題;部分原因為其施行的方式。居爾克(L. Guelke, 1977)認為區域地理漸被削弱,是因:多半採用不合適的框架(如空間分析)、未能適當地闡述人類活動背後的思想和活動、因方法學的問題而無法將時間維度導入地理。許多法國的區域論著,變成百科全式的描述,而非解釋地區的構想;甚而批評「區(pays)的觀念僅適合工業化前、鄉村社會,而非工業化、都市社會。」(E. A. Wrigley, 1965)
這樣的評,忽了白蘭士曾強調每一區環境和生活方式(Genre de vie)的重要;也重視區透過流動的人、商品、資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