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保护·第六章.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保护·第六章

* * 第六章 超高压微机线路保护原理、算法与 实现技术 一.超高压线路保护的发展与现状 自上世纪初第一代机电型感应式过电流继电器(1901年)在电力系统应用以来,继电保护已经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各种继电保护原理相继出现,如差动保护(1908年)、电流方向保护(1910年)、距离保护(1923年)、高频保护(1927年),这些保护的原理都是通过测量故障后的稳态工频量来检测故障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基于上述原理的保护装置也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处理机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后数十年间大量研究的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的保护,但是这些保护的基本原理没有变,它们至今依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里起主导作用。 计算机在继电保护领域里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65年初,英国剑桥大学的P. G. McLaren等提出利用采样技术实现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196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I. F. Morrison预测了输电线路和变电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前景,包括计算机用作继电保护的前景,接着他们进一步进行了计算机式保护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适用于继电保护的各种算法。1969年前后,美国西屋公司的G. D. Rockefeller等开始进行具体装置的研制,并于1972年发表该装置的试运行样机的原理结构与现场实验结果。从六十年代末计算机保护概念提出开始,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输电线路、电力设备等的数字保护技术被很快的开发出来。特别是微处理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设计新的和复杂的保护方法有了可能。它不仅使传统的保护原理得以数字化实现,并且为实现新的保护原理提供了手段。 继电保护原理与实现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扩大、电压等级的升高促进着线路保护基本配置的变迁。早期电力系统的主干网电压等级较低,短路容量较小,网络结构简单,方向性过流保护加上低电压元件基本能满足电网保护的要求。随着系统网络结构的变化,运行方式的增加,过流保护受系统运行方式与短路类型影响的缺陷日益突出,距离保护逐步取代过流保护成为电网输电线路的主保护,最初距离保护的应用是用于保护相间故障,对于接地故障主要通过零序过流保护来实现,这种线路保护配置,曾在电网运行中占据过相当长的主导地位。然而作为单端量的保护,距离与零序保护无法快速切除线路上任一点的故障,也就无法满足电力系统日益扩大,短路容量不断增加对保护速动性的要求。为此,纵联保护被用于解决这个矛盾。 纵联保护运用的初期,其通道由短引线构成,这种方式对于中长距离的线路无能为力,高频的出现,为纵联保护的运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国外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现与推广相差高频与高频方向,至今仍作为超高压线路的主保护在系统运行。我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也陆续大规模使用高频相差与高频方向,目前高频方向依旧是我国电网输电线路重要的主保护之一。5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微波技术实现差动,使得保护通道技术有了一次飞跃,简单可靠的电流差动在超高压远距离线路上的应用得到实现,并在北美超高压电网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也曾在70年代至80年代陆续使用微波技术实现纵联保护。光电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纤逐步应用成为纵联保护与电流差动的首选通道技术,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微波通道。目前光纤差动、高频方向纵联、高频距离纵联已成为超高压线路的三大主保护,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成为标准的后备保护。这几种保护的搭配成为目前国内外超高压线路保护的主要配置。 二.超高压线路保护的组成 1.启动元件 微机保护的启动元件,主要任务是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启动保护装置,开放跳闸回路,并使保护程序进入故障处理流程。 目前微机距离护的启动元件一般由相电流差元件、零序过流元件以及静稳检测元件组成,为克服弱馈系统启动灵敏度不足的缺陷,也可利用低电压元件做为启动元件。 相电流差元件具有灵敏度高、抑制共模干扰能力强、与浮动门槛技术相结合,能有效区分短路故障与系统振荡等优点,因而成为微机保护的首选启动元件。其算法为: 其中 为当前相电流差突变量的有效值,可通过相电流差突变量的采样值并利用傅式算法计算得到,其采样值的计算公式为: 为相电流差突变量的记忆量,即一个周波前的相电流差突变量有效值。 为整定系数,一般取 当保护安装于弱馈系统侧,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弱馈系统背后的正、负序系统阻抗比较大,导致故障电流中的正、负序分量在弱馈侧分流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相电流差突变量元件无法反映零序分量的大小,从而可能导致相电流差突变量元件元件无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