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分析.DOCVIP

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南北自北纬41°——52°N,东西自东经116°——120°E,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四个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并与此三省的西北部同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因而两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基本相近。 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气候要素分布特征 1.1 日照时间较长 内蒙古东部区年日照时数在2523——3061小时之间,其地理分布规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日照时数最长的地区位于赤峰市、通辽市的南部,最短区域位于呼伦贝尔市林区。年日照百分率为57——72%,其中农业和牧业地区均在60%以上;林业地区由于湿度大,云雾天气多,日照百分率低于60%。各地≥0℃期间的日照时数在1220——2040小时间,约占年日照时数的48——67%,日平均日照时间为7.5——9.1小时;≥5℃期间的日照时数为992——1650小时,约占年日照时数的39——54%,日平均日照时间为7.7——9.3小时;≥1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630——1570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5——51%,日平均日照时间为7.8——9.5小时。除大兴安岭林区外,其余地区每日日照时间均在8小时以上。日照时间较长,光资源丰富。 冬季内蒙古东部区日照时数最少,为502——661小时,占全年的20%左右,且纬度愈偏北的站点,日照时数愈少,如海拉尔12月份日照时数仅为162小时。东部区日照百分率为63——76%,最低值出现在大兴安岭林区,最高值出现在通辽南部地区,且日照百分率均大于70%,属中国东北区域冬季日照时数高值区。 春季随着太阳位置的北移,内蒙古东部雨季还未来临,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迅速增加。东部区春季日照时数为775——846小时,约占全年的31%左右,分布特点与冬季基本相似。高值区位于通辽南部,与东三省的松嫩平原、西辽河、辽西山地和辽东湾东侧同属中国东北区域春季日照时数高值区。 夏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白昼变长,夜间变短。日照时数本应增加,但由于降水集中,云量增多,故日照时数并不是最多。东部区夏季日照时数为685——854小时,占全年的27%。并且最多日照时数月份大多出现在春未夏初的5月份。通辽市、赤峰市南部农区仍为高值区,日照时数达8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与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西部同属我国东北区域的高值区。 秋季由于太阳位置逐渐南移,日照时数迅速减少。东部区日照时数为562——744小时,占全年的22%。日照百分率为58——74%。赤峰、通辽市南部仍为高值区,日照时数均在700小时以上,与辽宁省的西北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总之,内蒙古东部区日照充足,尤其是在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季,与我国东北三省同属全国日照时间较长地区之一。 1.2 光能利用潜力大 内蒙古东部农牧林业生产水平较低,光线利用率仅为0.1——0.3%(若按生理辐射计算,光线利用率为0.2——0.6%),天然牧草的光能利用率更低,约为农业的十分之一。据1994年资料统计,该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为0.174%,草地平均光能利用率仅为0.032%。如果光能利用率提高到1%,则粮食产量可提高到目前的3——4倍。国内外研究表明,光能利用率最高可达6%。国外高产地块和国内高产地块分别可达4%及2.5%,因此,充分利用东部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是促进农、牧、林业生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3 气温分布差异大 内蒙古东部区年平均气温在-4.9——7.2℃。由于太阳辐射和地形作用,区内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区南端的通辽南部农区,赤峰南部农区,年平均气温在6℃以上,赤峰、八里罕等地高达7℃以上;大兴安岭北麓则在-2.0℃以下,分别为本区的高、低温区,南北温差达12℃之多。主要农业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之间,牧区为-1——3℃,林区气温较低为-1——-5℃。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1——41.7℃,极端最低气温为-50.2——-27.3℃,极端最低气温南北地区差值较大,在22℃以上。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东部区气候严寒,1月是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大兴安岭北端在-25℃以下,其具体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似,且纬度对温度影响比高度更明显,温度梯度之大,为全年之冠。大兴安岭北段1月平均气温为-24——-30℃,是内蒙古地区冬季最冷的地方,由此向东南气温逐渐升高。赤峰市、通辽市偏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已达-16——-11℃,其余地区为-24——-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分布与冬季气温分布相似,最冷月为一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大兴安岭北段极端最低气温均在-45℃以下,最高值出现在赤峰盆地为-27℃,两省相差达28℃之多。 春季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加强,冬季风的逐渐减弱北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