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语法4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而不是施事者、发出者。如: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故不能推車而及。(《左传·鞌之战》)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句式: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被动性质的句式叫“被动句式”。 现代汉语中典型的被动句式是“被”“叫”“遭”字被动句式,而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除“被”字句外,还有其他的被动句式,如“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等。如: 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郤克伤于矢。(《左传·鞍之战》)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句 二、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见”字放在动词前形成被动句式 用“被”字表示被动 1、“于”字句 这是先秦时常用的被动句式。 构成:谓语动词+“于”+主动者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鞌之战》 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孟子·梁惠王上》 1、“于”字句 “于”的作用:“于”是介词,本身并不能表示被动,而是动词已经用于被动的意义,但由于用介词引进了行为的主动者,全句的被动意义就更加明显了。 特点:①“于”和施事者出现在动词之后。 ②不能没有施事者。 1、“于”字句 古人在做正反两方面情况对比时,常常一句用主动,一句用被动,表示被动的那一分句就用“于”引出主动者。如: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庄子·山木》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 2、“为”字句 “为”字被动句式先秦时就常见,战国末期发展成为“为……所”式,汉以后是它的繁荣期,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左传·鞌之战》)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上》) 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史记·项羽本纪》 2、“为”字句 “为”的作用:“为”本身可以表示被动,也可作介词引入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为”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像现代汉语的“被”。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韩信破赵之战》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 他被打了 他被我打了 2、“为”字句 特点:①“为”和施事者出现在动词之前。 ②可以没有施事者。 ③可以加“所”字帮忙,构成“为……所”式表示被动。如: 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少北,则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2、“为”字句 现代用例: 某些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大多数人所不需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明清以来,颇为一部分人所爱重。(鲁迅《儒术》) 练习:下面的语句是不是被动句?如是,请说明是怎样构成的? 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无它故焉,非其道而虑之以王也。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见”字句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说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  《史记·楚世家》 构成: “见”+谓语动词(+“于”+施事者) “见”的作用:“见”是副词,本身表达“被”的意思,即直接表示被动。 3、“见”字句 特点: ①“见”出现在动词之前。 ②“见”不能直接引入主动者。 ③可以靠“于”字句帮助,构成“见……于”式,引入主动者。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4、“被”字句 “被”字被动句式在战国末期已经出现,汉代以后逐渐增多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