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分子学机制与研究进展.docVIP

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分子学机制与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分子学机制与研究进展

肝细胞肝癌发生的相关分子学机制与研究进展 09本硕中医 梁白冰 20090107009 摘要:肝细胞肝癌(HCC)是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2位,在全球每年新增的60余万病例中我国病例占50%以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患者98万余人,约有4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患者7万余人。这一基本现状是造成我国HCC发生率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处于较高水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人类基因组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肝癌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基因信息提供了了解HCC形成的基因基础,并为其基因治疗提供了信息。现就其分子遗传学、病理学、诊断相关的分子标记及目前已知影响HCC的基因作一综述。 l .HCC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肿瘤表观遗传学是指在未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造成抑癌基因的转录失活或沉默进而导致细胞癌变,其中非基因序列CpG岛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学最重要的癌变机制之一。肿瘤细胞发生甲基化的潜在因素是出现一种或多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s)过表达,其中DNMT 的作用是在DNA复制过程中将甲基化类型拷贝到姐妹链中,与肿瘤细胞的发生与演进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HBx)作为HBV最强的致癌蛋白,向HepG细胞系转染HBx基因,瞬时表达HBx能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l(cyclinD1)基因,进而启动P16 INK4 一cyclinDlCDK 一PRb—E F。正相调节回路来激活DNMT 的表达,最终造成抑癌基因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fin)和P INK 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而功能失活。表明在HCC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中,HBV整合后通过介导抑癌基因甲基化造成肝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紊乱是一条重要的致癌模式。有研究采用甲基化CpG岛放大微阵列技术(MCAM).从HCC与癌旁肝组织中分别筛选出927个(371—2314)和444个(78—860)甲基化基因,其分布状况有4种类型:I型:癌组织低,癌旁组织高;Ⅱ型:癌旁向癌组织逐渐增高;Ⅲ型:癌组织高,癌旁组织低;IV型:癌组织高,癌旁组织无。这种甲基化特点提示不同功能的基因会以不同的甲基化序贯方式参与HCC的多阶段发展过程。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MSP)检测高频抑癌基因甲基化可以作为HC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如P。 INK 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 (GSTP )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在HCC与癌旁肝硬化肝组织中分别为76%、24%和53%、32%,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 (UCHL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HCC和肝转移性胃肠道肿瘤分别是44%和19%,检测这些具有病变类型差异性的基因甲基化有可能作为HC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另有研究发现,组蛋白修饰是在HCC发生过程中另一种独立于DNA甲基化模式而导致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学致癌模式。 2. HCC与癌前病变的分子分型 对HCC进行分子分型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分类模式。为此,Lee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91例HCC组织进行4187个基因筛选,并由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成了A、B两组。统计结果显示,这两组HCC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 (30.3±8.02)个月和(83.7±1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而与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基因谱分析可以从评估预后、转移、复发乃至治疗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分子分型。HCC组织中mRNA基因(miR一1)可以发生甲基化参与表观遗传学癌变机制,而采用mRNA表达芯片技术的研究显示,mRNA基因低表达的HCC患者预后要较mRNA高表达者明显为差,这为HCC分子分型提出了新的分子标志物。Llovet等采用定量RT—PCR技术筛选靶基因后提出一种简化检测方案,即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一3(GPC3)基因和Survivin基因仅在早期微小癌(EHCC)中高表达,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一1(LYVE1)基因仅在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中高表达,3基因联合检测对病变分期的准确性可达到94%,该作者进一步研究提出:停靠蛋白1O(CLDN10)基因在肝硬化特异性高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remlin2和神经调节素1(NRG1)基因在HGDN特异性高表达;异常纺锤体样小头畸形相关基因(ASPM)、DNA引物酶1扩增 (PRIM1)基因、人类错配修复(HMMR)基因和白细胞借宿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基因在HCC中特异性高表达,认为该基因谱可以更准确地对病变进行分子分期。在肝硬化组织表达异常增高的转化生长因子OL(TGF一仅)在LGDN、HGDN和HCC中的表达依次降低,而DNA拓扑异构酶l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