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一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浪漫的一代

浪漫的一代——郁达夫 文献综述: 70年代后期:对郁达夫的研究从史料的挖掘开始。冯雪峰《郁达夫生平事略》、《郁达夫著作编目》郁风《郁达夫的出生家庭和他的少年时期》、昊泰昌《中国新文学史漫笔·郁达夫与太阳社》、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传略》、王映霞《半生自述(关于郁达夫思想和生活遭际的一些情况)》 朱靖华《一个充满矛盾而易遭误解的作家—略论郁达夫》、董易《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 李南蓉《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邢铁华《郁达夫论—他的小说和艺术》和董修智《郁达夫和他的小说创作》。 80 年代前期:温儒敏《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董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初探(上、下)》、张恩和《郁达夫小说漫议》等。 对于郁达夫小说抒情风格的论述: 张国祯《郁达夫和我国现代抒情小说》、朱信忠、田秉愕《略论郁达夫小说的抒情风格》、章渡《论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色》、杨义《郁达夫与抒情小说的发展》等 对郁达夫小说浪漫主义特征的论述: 赵园《郁达夫‘ 自我’ 写真的浪漫主义小说》、任苏民《试论郁达夫小说人物塑造的浪漫主义特点》、许子东《郁达夫风格和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等。 对“ 零余者” 系列形象的论述 吴茂生《浪慢主义英雄—一沦郁达夫小说中的“ 零余者”》、谢炜如《论郁达夫小说中的“ 零余者” 》、袁凯声《论郁达夫小说中的“ 零余者” 》等 8 0年代后期: 对80年代中期以前郁达夫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李源《郁达夫小说中“ 色情” 描写的再评价》、唐鸿棣《沉沦是“ 世纪末病态表现”说质疑》、安文江《郁达夫感伤小说再思考》。 对郁达夫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的有:曾华鹏, 范伯群《郁达夫小说与传统文化》、罗成淡《郁达夫与中国文人传统》、李玉明《郁达夫与中国古典文学》等。 曾华鹏、范偷群的《五四时期外国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周云乔《日本自我小说与郁达夫创作》、陈其强《 自叙传与自然主义、私小说》、艾津《在浪漫抒情的家族中:卡夫卡和郁达夫比较观》、顾国柱《郁达夫与日本“ 私小说”》 邱文治《两个对踏的文学流派代表:茅盾与郁达夫比较观》、冯奇《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浪漫世界之比较》、曹万生《郁达夫与何其芳创作母题之比较》、谢泳《两种日记的比较研究:读鲁迅、郁达夫日记札记》、蒋文《鲁迅郁达夫旧体诗比较》、黄裔《老舍郁达夫文品比较》等比较了郁达夫与同时期作家的异同。 孙百刚《郁达夫外传》、曾华鹏、范伯群著《郁达夫评传》、郁云《郁达夫传》、王观泉《席卷在最后的黑暗中—郁达夫传》、桑逢康《感伤的行旅—郁达夫传》、张恩和《郁达夫小说欣赏》、许子东《郁达夫新论)、辛宪锡《郁达夫小说创作》、蔡震《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以及张恩和《郁达夫研究综论》 批评方法: 传记式研究:主要是指从作家的个性、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等方面来解释作品的方法。 文本细读式研究 李欧梵眼中的郁达夫: 郁达夫:孤寂者的漂泊 童年时代(1896——1913)郁达夫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的夜半”,出生时家道已经破落,生活穷困。母亲忙于外出工作,兄长在外读书,祖母日夜念佛经,陪伴他的只有长他十岁的使俾翠花。童年的贫苦的生活环境是他孤寂、敏感、多愁善感性格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一时期的郁达夫因为惯于孤寂,更受到贫穷的压迫,变得羞怯、胆小和孤僻。当他在杭州求学时,由于各种原因时感孤寂,借看书和写诗来消愁解闷,他读过很多古典文学的作品。 李欧梵认为:从郁达夫的自传来看,这一时期郁达夫自传所描述的主题是有关一个“奇零人”的。郁达夫很喜欢屠格涅夫,尤其喜欢他的《奇零人日记》。在郁达夫自己看来,他也是一个“奇零人”,他是被人生所遗弃了的:首次是被父亲所遗弃,因为他很早便去世了;跟着是被母亲所遗弃,因为她时常不在家;再后来是跟同学合不来,因为他深恶他们的浮华行为;最后他被历史所遗弃,这完全确立了他那“奇零人”的地位。当他感觉受到一切外物所排斥时,他便转而凝视自己的内心去,以小说来解剖自己。同时,他的自传也是一份感情的记录,李欧梵认为,郁达夫丰富的热情和他感情用事的性格,一部分是他敏感天性的自然发展,另外也受到学生时代所读的古典浪漫小说所影响。 留学日本的生活和性苦闷(1914——1922)这一时期是郁达夫的后青春时期,他是在日本的学校和西方的书本中度过的。李欧梵认为,从埃里克逊的心理学来看,自我认定和自我混淆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支配了郁达夫的整个性格发展。这一时期,郁达夫在三年内转修主科三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显示了他的不安,这亦在他的心灵上构成了困惑。郁达夫自己用“忧郁症”来形容他在日本时的心境,且这种“忧郁症”来自他恼乱的心灵,而这种恼乱是和“男女两性间的种种牵引”及“中国在国家地位的衰落所产生的耻辱”有关。郁达夫自述,他的第一次性经验是与一个日本女人发生的,事后他极之懊悔。夏志清认为郁达夫的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