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章 销售和收款循环审计
15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本章要求:
掌握以下内容: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销售业务的控制测试;
3.销售业务的真实性测试;
4.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5.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5.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9)折扣与折让明细账
(10)汇款通知书
(11)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2)坏账审批表
(13)顾客月末对账单
(14)转账凭证
(15)收款凭证
15.1.1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15.2 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二、正确的授权审批
(1)赊销业务
(2)发货业务
(3)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扣等
(4)在授权范围内授权批准
测试方法:检查凭证在关键点是否经过审批;三、充分的凭证和记录
测试方法:清点凭证
四、凭证的预先编号(可防止漏记和重记)
测试方法:清点凭证
五、按月寄出对账单
测试方法:观察指定人员寄送对账单和检查顾客复函档案
六、内部核查程序
测试方法:检查内审人员的报告或在其核查凭证上的签字;15.2.2 针对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一、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是真实的
三类错误的可能性及测试方法:
(1)未曾发货却将销售交易登记入账
主营业务收入明细(抽查)→发运凭证及其他佐证→存货记录
(2)销售交易重复入账
检查销货交易记录清单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号、缺号;(3)向虚构的客户发货,并作为销售交易入账
检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与相应销货单,确定是否经过赊销批准和发货审批
对三类高估错误的另一有效方法: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记录,如果收回货款或合理原因退货,则表明交易真实;如果注销或挂账,应追查发运凭证及顾客订购单。;二、已发生的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
一般不需要对完整性目标实施交易实质性程序,除非内部控制不健全。
发运凭证(抽查)→销售发票副本→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三、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均经正确计价
计价的准确性包括:
(1)按销货数量发货;
(2)按发货数量准确地开具账单;
(3)将账单上数额准确记入会计账簿。
实质性测试:
(1)交易业务的合计数与应收账款明细和销售发票存根进行比较核对;
(2)发票存根上单价与商品价目表核对,金额小记和合计数也要复算;
(3)发票中列出的商品的规格、数量和顾客代号,应与发运凭证进行比较核对。;四、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分类恰当
注意区别现销和赊销、日常的销售和非日常销售
测试方法:审核原始凭证,并与账簿的实际记录作比较
五、销售交易的记录及时
将所选取的提货单或其他发运凭证的日期与相应的销售发票存根、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日期作比较
注意:四五两项测试可与计价准确性测试一同进行;六、销货交易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的汇总
加总主营业务收入明细→主营业务收入总账、应收账款明细或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主营业务收入明细→应收账款明细(与实现其他目标测试一同进行)
加总主营业务收入明细→主营业务收入总账(作为单独的一项测试程序)
;15.3 营业收入审计;15.3.2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检查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算汇率及这算是否正确;
(2)查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的合规性、前后期的一致性;
; a.交款提货方式——收到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
b.预收账款销售方式——发出商品
c.托收承付销售方式——办妥托收承付手续
d.委托代销销售方式——收到代销清单
e.递延收款,带有融资性质——差额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记入当期损益
f.长期工程合同收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
g.代理制——收到代办的发运凭证和银行交款凭证
h.转让土地使用权和销售商品房——商品移交并将发票结算账单提交对方
;(3)选择运用以下实质性分析程序:
a.比较本期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原因;
b.比较本期各月主营业务收入,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符合季节性、周期性的规律;
c.本期重要产品毛利率,比较本期与上期同类产品毛利率,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
d.重要客户的销售额与毛利率,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波动;
e.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
(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定价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低价或高价结算以转移收入和利润的现象;
(5)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检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