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窟前木构建筑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石窟寺窟前木构建筑探索

北石窟寺窟前木构建筑探索[摘要]北石窟寺的崖面上遗留有许多凹槽、柱眼和凿孔,这些凿痕大小不一,零乱地散布于窟龛之间,是历史上修建窟前木构建筑所留痕迹。本文根据这些遗迹对窟前建筑作简略探讨。 [关键词]北石窟寺;木构建筑;窟前建筑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8-0039-05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覆钟山下,蒲、茹二河交汇之东岸二级阶地上。始创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数朝增修和扩建,现存大小窟龛308个,石雕造像2429尊,壁画70平方米,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0余方。1988年,北石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窟寺的崖面上至今保留着许多凿孔,这些凿孔大小不一,零乱地散布于窟龛之间。长久以来,由于地质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覆钟山岩体发生变化,形成纵横裂隙,将山体分割成若干块,2004~2005年实施了岩体锚索加固工程,山体表面上新增了钢筋水泥混合结构,也增添了新的痕迹。 北石窟寺自北魏创建,经过历朝历代僧人们的营造扩建,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处规模较大的石窟群,并以165窟为中心,向南北两边展开,在岩体崖面上依地势随处开龛造像。按照保存下来遗迹推断,唐代以后寺院扩建成南、北两院,南区狭窄处用墙隔开。窟院北区崖面窟龛分为二层,南区则分为三层,二层窟外建造前殿和廊檐等木构建筑。 据1999年出版的《北石窟寺》记载:“清同治七年(1868),西北回汉民族矛盾激化,宁夏回民起义,战火延及董志塬,北石窟寺院建筑惨遭焚毁,佛事活动随之中断。”可见,原有的窟前木构建筑在这次战乱中被焚之一炬,崖面上仅留痕迹。 民国九年(1920)12月16日,宁夏海原发生8.6级强烈地震,波及陇东地区,董志塬震感强烈,按当时的描述:“树木两向交倾拍打地面,池溪之水簸扬而出,行人仰俯于道不由自主。”北石窟寺覆钟山崖体滑坡,岩石塌落堆积寺院,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块,砸坏了崖体上的窟龛,窟院北区唐代的262窟、263窟、264窟、265窟及南区1窟至23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砂石掩埋了下层窟龛,可见当时地震对北石窟寺破坏之大。1959~1963年清理窟院时,由于砂石土方量大,在当时人员少的情况下,无法人工向外拉运,就地掩埋,致使窟院地坪增高1.5~2米。2006年重新平整窟院时,地基降低了0.6米,165窟前献殿遗址露出地面,但距地震前原来的窟院仍高出约1.4米,崖体下部有些凿痕仍深埋在地下,无法探明。 1974~1975年,为了保护文物,修建了165窟外明窗木栈道和木混结构雨棚。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进行了北石窟寺危岩体抢险加固及渗水治理工程,消除了窟群岩体失稳和重点洞窟冒顶的险情。这些修建和工程施工,破坏和掩埋了崖面上原来遗留下来的痕迹和信息,有些凿痕被混凝土填埋,隐约可见。 由于历史事件、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那些木结构建筑和栈道走廊已经不存在了,今天的游客和学者,如果仅从外观则无法想象出遗址的原始风貌,但是历史仍然留给我们一些思考的依据,那就是留在崖壁上的一些散乱的凹槽、柱洞以及深深的凿痕。凭借它们,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那精美的建筑和长长的走廊栈道,是多么的辉煌壮观。现就从石窟崖壁上保存下来的结构痕迹,将它分为栈道、窟檐、走廊、殿堂四部分,对北石窟寺前的木构建筑略作探讨。 一、栈道 北石窟寺的崖面高约50米,窟龛主要集中分布在下部20米的崖面上,在此高度的崖壁上开凿窟龛,如果处于距离地面相同的高度,位置又是相邻的窟龛,就形成了组合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洞窟与窟龛之间就需要栈道,而登临这些栈道则需要木梯。从外观考虑,当时人们为栈道装制了合理的结构并加覆了精美的仿古木构建筑。 目前,窟院的崖壁上只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凿孔和凹槽,可以确定为连接窟龛之间的原有栈道。因大型洞窟均靠近地面,没有发现单独窟龛的独立栈道,主要是洞窟之间的公用栈道。按照凿孔布局分析,现发现165窟南北各有一条距地面6~7.5米高的组合栈道。 165窟以北发现凹槽、凿孔28个,229窟1个,248窟1个,250窟1个,252窟2个,253窟2个,254窟4个,256窟4个,257窟2个,260窟2个,261窟1个,262窟4个,264窟2个,266窟2个。 栈道方向从南向北:沿第229窟—248窟—250窟—253窟—252窟—254窟—256窟—257窟—259窟—260窟—261窟—262窟—264窟—265窟—266窟。 在165窟以北主要分布的大型洞窟有北周240窟、唐代222窟,但距地面仅1米左右,没有必要设置栈道。在距地面6~7.5米处,开凿有北魏时期的佛龛229窟、237窟244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