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纤软肝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中应用研究.doc

去纤软肝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中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去纤软肝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中应用研究

去纤软肝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中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1)04-0043-03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去纤软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经B超证实脾脏增大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82例,其中男144例、女42例,年龄18~51岁,平均33岁。在年龄、姓别、脾大的程度及肝功能等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具有可比性。给12g.d~1去纤胶囊于治疗组,让其分3次口服,常规保肝药-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被给于对照组,进行间歇口服治疗。按照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三个时间段,对体征的变化、症状、以及胆、肝、脾脏B超检查状况予以分别的纪录。在治疗结束后的3~6个月内,进行至少1次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6和9个月后,患者胁痛、乏力和腹胀的症状改变明显。B超结果表明脾长径显著缩小(11.2±1.0; 10.9±0.8。P<0.05),脾厚度显著缩小(3.2±0.3;3.1±0.2。P<0.001),脾厚度治疗9个月较治疗6个月有统计学差异。在脾面积<30cm2的轻度脾大患者中治疗6个月和9个月脾面积复常率分别达77.8%和85.2%,脾脏明显增大者,治疗9个月,脾门静脉内径有缩小趋势。经随访疗效稳定。结论:去纤软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脾大有回缩作用,对于轻度脾肿大患者疗效明显,明显肿大者延长用药时间能增加疗效。 【关键词】去纤软肝胶囊;慢性肝炎;脾大复方中药去纤软肝胶囊是我院自制的、具有20余年临床应用经验的,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胁区疼痛及慢性乙性肝炎等症状,具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近年,通过观察发现,其在治疗肝硬化患者脾大及慢性乙性肝炎方面,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效应,故而予以如下的分析报道: 1材料和方法 1.1纳如标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纳入标准,这一标准于2005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及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 [1],按照这一标准,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在得到确诊的情况下,在B超提示下,会呈现脾面积增大或脾脏增大的特征。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可诊断为淤血阻络或者兼有气滞血瘀症。 1.2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其他种类的慢性肝病,腹水,高黄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②年龄大于65岁和年龄小于18岁的人群;③孕妇和处于哺乳期的妇女;④虽契合纳入标准,但依从性较差,没有依照要求或者规定用药,资料不全或者疗效无法判定。⑤在服药期间或者服药前3个月内服用了其他抗病毒制剂、免疫制剂或者别的中药。 1.3 临床实验方法:自2006到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186例被选中作临床试验,其中男144例、女42例,年龄范围分布在18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岁。对选中的患者予以随机分组,104例治疗组和82例对照组,无论是在年龄、姓别、脾大的程度及肝功能等方面,这两组均具有可比性。给12g.d~1去纤胶囊于治疗组,让其分3次口服,常规保肝药-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被给于对照组,进行间歇口服治疗。按照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三个时间段,对体征的变化、症状、以及胆、肝、脾脏B超检查状况予以分别的纪录。在治疗结束后的3~6个月内,进行至少1次的随访 1.4统计分析:t检验被用于组间比较,χ2检验被用于计数资料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见表1。 2.2治疗前后脾脏肿大变化:详见表2。 2.3两组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患者治疗前后B超结果变化:见表3,4。 2.4 随访纪录:治疗9个月后,对脾脏肿大复常的54例患者中的46例进行了3个月或6个月的随访,发现B超证实脾大的复发率为13%,胁痛或不适、乏力以及腹泻的疗效巩固明显,肝功能指标稳定(因一般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的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处理)。 3讨论 中医中的“胁痛”、“?瘕”涵括了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脾大 [3-4],这两者的病理表现为:形成肝纤维化,淤血性脾肿大。肝内过量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合成过多和降解不足形成肝纤维化, 进而演变成肝硬化。形成肝纤维化机制复杂, 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为其核心环节。HSC在各种因素下被激活后,生成的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加, 同时MMP (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增加、MMP活性被降低,ECM的降解被减少, 肝纤维化产生[5]。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环节多, 干预效果差, 缺少单一或靶向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多环节、多成分是中药的主要特点,在治疗复杂疾病上,具有综合优势。观察临床实践,淤血阻络、气滞血淤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