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反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摘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概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辅导现状以及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并反思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希望通过反思让广大心理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到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的一些缺陷,并以此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99-02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1]。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校中学生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提前感受了这些大的压力,如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等。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加之由于家庭的残缺和不和谐,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形成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公民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 2008年,在抗震救灾中政府与社会对灾区人民开展了积极的心理援助活动,可见心理健康维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反映在教育领域中,随着经济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社会各界都开始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笔者深切体会到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大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全方位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需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反思。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现状 笔者在担任某中学的心理辅导教师期间,曾与多个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做过学习交流,参阅其他资料,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有以下特点。 1.学校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配备了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所占比例还较小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证明。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心理辅导教师重视不够。心理辅导教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学校一般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担任的,重点学校相对重视,会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来担任。但是由于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普遍存在不足。 3.从中学生的角度来看,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还比较排斥,不愿进行心理辅导,对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会有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大城市的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较易接受心理辅导,愿意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结合笔者的咨询辅导实际、相关资料和与同行的较多的沟通,认为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中学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3.青春期问题。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相应的心理问题,比如:早恋、情绪不稳定、自制力较弱、过分关注自我等,这些都需要引起广大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三、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反思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和其他心理辅导教师的反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进行了反思,以期获得同行和专家的共鸣。 1.反思心理辅导教师。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而言,当面对不同的来访者前来寻求帮助时,我们是否需要向他们提供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罗杰斯的观点,我们应该秉承“非指导中心的原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前来咨询的中学生,将问题说完都会问到“老师,我应该怎么做?”,这似乎暗示着中学生内心是渴望我们给他们一个具体明确的方法,这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而这也似乎暗示着我们有责任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不协调,作为咨询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2.反思中学生。对于前来咨询的中学生而言,正如笔者所提及到的,大多数学生都迫切的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相关的建议和方法。此刻,笔者不禁要反思,当辅导老师给来访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时,按照这样做的学生有几个呢?或者能这样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又有几个?我们知道短短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