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林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
榆林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城镇化水平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反映出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榆林市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城镇化密度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均衡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表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矿产能源、交通及政策等因素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视角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1]。优越的区位条件及高速的工业化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对其城镇化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对榆林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为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榆林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榆林市能源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1986年到2010年以来,榆林市的城镇化水平由8%迅速增长到42%,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北部能源化工城镇的发展,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输入,劳动力的转移既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甚至是文明的生活方式[2]。虽然榆林市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榆林市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镇密度低,中心城市规模较小。
榆林市域面积是陕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域,但是城镇密度却很小。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中城镇个数为402个,城镇密度为7.11座/千平方公里,陕南城镇个数为335个,城镇密度为4.75座/千平方公里,而榆林市的城镇个数为111个,城镇密度仅为2.5座/千平方公里,这个数据远低于省内的关中和陕南地区[3]。并且小城镇的发展滞后,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农村中心地型城镇。
榆林市域面积理论上是43578平方公里,但实际情况是辖区面积过大,中心城市规模较小,榆林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别是35万和36.8平方公里,榆阳区的GDP仅占全市GDP的15.7%。中心城市实力弱小,市内的部分区域还被周边其它中心城市所吸引和辐射。
表1 榆林市城镇密度与关中和陕南城镇密度比较
地区 城镇个数 城镇密度(座/千平方公里)
关中 402 7.11
陕南 335 4.75
榆林 111 2.5
(2)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南北差距较大。
榆林北部六县(神木县、府谷县、衡山县、靖边县、定边县、榆阳区)具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及相关的矿产资源,工业为该区的主导产业;南部六县(子洲县、米脂县、绥德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除了个别县域有丰富的盐矿外,而无其他矿产资源,属于矿产资源缺乏型区域,农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由于榆林市各县区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因此各县区的城镇化发展态势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六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南六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榆林市北六县的人均GDP明显高于南六县,南北差距显著。2010年南六县的生产总值为110.94亿元,占全市GDP的8.51% ,还不到北部神木县的1/4。这些都表明了榆林县域发展的不平衡,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图1 2007年榆林各县(区)人均GDP
注:图中数据资料来自2007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整理
(3)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严重失衡
2010年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1756.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6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5.77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58.74亿元,增长18.2%,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3%、68.6%和26.1%,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严重失衡,形成依赖矿产资源的市场机制[4]。这种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方式势必需要得到尽快的转变。
(4)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榆林属于西北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本来生态环境就十分脆弱,能源产业的开发与利用在推动榆林市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城镇空间的扩张对宝贵的河谷川地的不断吞噬尤为严重[2]。虽然近年来榆林市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2影响因素分析
2.1矿产能源因素
自从1986年榆林市发现煤矿以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柳江流域防洪抗旱及水资源保护刍议.doc
- 柳琴演奏技能训练方法要点.doc
-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方法.doc
- 柴油机启动及熄火几个误区.doc
- 柴油机冷却方式及故障排除.doc
- 柱上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doc
- 标准化体制下企业主体地位思索.doc
- 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学中应用.doc
- 标准化管理在配合施工管理中作用探究.doc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00例临床体会.doc
- 纽约州立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pdf
- 氟尿嘧啶专着3241 fluorouracil cream3240.pdf
- 讲稿讲稿专着碘iobenguane 123 injection3517.pdf
- 案例电话传真2261uk.pdf
- 分析文凭计划bi programa del elistama dutch paper 1 hl markscheme.pdf
- 小提琴ii192二幕一场分谱-23 violin.pdf
- 详解介绍2005ifla-筑空间winners.pdf
- 已知芦苇数量天空望远镜sky amp telescope.pdf
- 内容学生xunan yan id bhp billitonmy ass 1屁股.pdf
- 门罗双脑同步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