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及-编纂医典 洞识养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叔及-编纂医典 洞识养生

王叔及:编纂医典 洞识养生王叔和(201~280年),名熙,汉末至西晋期间高平人,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后魏高湛《养生方》称王氏“专好经方,洞识养生之道”,唐朝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说”。 王叔和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直至今天我国医学界仍是将它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基本教材。《脉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家,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国家,到17世纪,《脉经》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欧洲广为流传。王叔和还以自己的毕生精力整理、编纂了张仲景的医著。正像金代成无己称:“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力也。” 若没有王叔和的整理,我们今天也许就很难知道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他这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绩,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博通经方,遵古而不泥古 王叔和生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是权势显赫的贵族,亦有名震当时的文人学士。由于家庭优越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使得叔和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从小兴趣广泛,少年时期,已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百家。后因战事频繁,时局动荡,为避战乱,随家移居荆州,投奔荆州刺史刘表。当王叔和侨居荆州时,正值张仲景医学生涯的鼎盛时期,加上王叔和与仲景弟子卫汛要好,深受其熏染,逐渐对医学发生兴趣,并立志钻研医道。他寻求古训,博通经方,深究病源,潜心研读历代名医著作,遵古而不泥古,虚心向有经验的名医求教,博采众长,医术日精,名噪一时。由于其医术高明,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战荆州刘表,王叔和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其后任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 32岁那年,他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著名医典和医书,存有许多历代的经验良方。王叔和利用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阅读了大量的药学著作,为他攀登医学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王叔和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研究,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计10万多字,10卷,98篇。《脉经》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列脉象24种,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王叔和在《脉经》这部专著中,首先阐明了脉理,他结合生理、病理及病的征候进行研究,便于临床应用;他改进了脉法,整理了以前医学家有关脉法的论述,肯定了两手寸口部位切脉的方法。他把脉搏的形象和动态,分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24种,基本包括了人体血液循环、生理、病理学所具有的各种脉象。王叔和还进一步指出,掌握各种脉象是切脉的关键,而正确地诊断又是治疗的基础,把切脉、症状、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王叔和对医学的重大发展。 《脉经》是我国医学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不仅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11世纪时期“医中之王”的阿拉伯著名医学家阿维森纳,在他编著的《医典》中吸收了王叔和脉学的内容。1313年波斯医生编撰的一部《中国医药百科全书》,还专门介绍了王叔和,并将《脉经》做了翻译。到17世纪,《脉经》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欧洲广为流传。 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脉经》,王叔和还编写了《脉诀》、《脉赋》、《脉诀机要》及《小儿脉诀》等辅助书籍。同时,王叔和还以自己的毕生精力整理、编纂了张仲景的医著。张仲景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著作颇丰,但大多都已散失了。其中《伤寒杂病论》,经王叔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纂整理后,更加丰富、完整地保存下来。1000多年来,这部著作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成为我国医学伟大的经典著作。这是王叔和在发展我国中医事业中做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除以上有关脉学和整理《伤寒杂病论》之外,王叔和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的论述。王氏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调摄,以求得长寿,祛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 生性耿直遭误解 起死回生传美名 1700多年以前,高平有个小村子叫王寺村,村里有家世代相传的医药铺子,主人姓王。王记药铺传到王叔和的时候,规模没比从前大多少,家产没比以前多多少,但那治病救人的名气却比从前大得多了。上至王孙公子,下到庶民百姓,千里迢迢来高平王寺村就医的络绎不绝。王叔和秉承祖德,不尚虚名,不贪金银,山下修一盘药碾,村边摆一副药臼,家中开一间药铺,日常里或为人治病,或上山采药,或潜心研究他的《脉经》,倒也悠然自在。 可惜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