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句法一词类活用与句法二宾语前置概要
句法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 指某些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丧失原属词类的基本语法功能能,而取得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类、词义——临时改变 二、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主要指名词活用为及物或不及物动词(名词用如动词) 假舟楫者[非] [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学》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 上农》 2、形容词活用,主要指形容词活用为及物动词(静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史记 项羽本纪》 (二)在“动宾”这一结构中,由于充当动语的词活用,词义临时改变,形成的特殊动宾关系 1、使动用法(致动用) 某些词作动语时对其后宾语有某种使令性(使动词、致动词) (1)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 隐公元年》(使民生二心)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二年》(使赵盾饮酒)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 微子》 (2)不及物动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充当动语,带宾语)使动用法(常见)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 项羽本纪》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 隐公元年》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季氏》 (3)名词(先活用为动词,充当动语,带宾语)使动用法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项羽本纪》 吾见申叔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4)形容词(先活用为动词,充当动语,带宾语)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孟子 梁惠王下》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 说林下》 2、意动用法(意谓式) 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为动词并充当动语成分时,表达主观上对宾语的一种认识、评价或感受(意动词)(注意: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意动用法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齐策》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 赋》 (2)形容词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心上》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 说难》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 原道训》 三、如何判断句子中是否出现词类活动现象?(即词类活用的条件) 总原则:掌握各类词的基本语法功能及其区别(重点掌握区别),掌握汉语句子中各种常规搭配。当一个句子中某词不具备本该具备的语法功能却具备另一类词的典型语法功能,或违反常规搭配,往往就是活用。 同时注意活用具有临时性,只在具体句子中出现,其含义不会作为常规义项出现在字典里。 第二节 词序问题(宾语前置) 一、相关概念: 词序,也称语序,指词或词组等语言单位在句子中的次序及所体现的语法意义。汉语是一种讲求语序并且语序相对固定的语言。 语序(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古今汉语均如此)。 汉语语序一般是固定的,且古今汉语语序基本一致: 主谓(主在前谓在后) 定中状中(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述宾(动语在前宾语在后) 述补(谓词性中心语在前补语在后) 介宾(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古代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固定语序,会有一些在特殊条件下语序有所不同的情况,被称为 “特殊词序”或“变次”。这种“特殊词序”反映的是古汉语某一历史时期的语法特点。 “倒装”和“变次”要区分: “倒装”是为加重语气或取得某种特殊表达效果而临时倒置句中某些语序的一种修辞性手段,倒装句本身可以还原为常规语序表达。 “变次”则是古汉语本身具有的一种语法属性(言其“变”、“特殊”是相对于现代汉语常规语序而言),不是修辞手段,不可“还原”,不具“临时”性,反映的是语言的特定历史面貌,且有一定的语法条件。 二、宾语前置 掌握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条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很严格,基本无例外) 前置条件—— 1、必须是问句(可疑问可反问) 2、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例: 买臣不才,又谁[敢]怨?《左传 成公二年》 张温曰:“何姓?”宓曰:“姓刘。”《三国志 秦宓传》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 梁惠王下》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比较严格) 前置条件—— 1、否定句(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其他有否定含义的词) 2、宾语是代词 事若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