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讲座课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理用药讲座课件概要

3、频繁换药 抗生素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和时间达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用药后马上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 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4、一旦见效马上停药 抗生素有其规定的疗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药,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会因为残余的细菌作怪而使病情反复。 四、如何看待输液 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一)国内输液的现状 (一)国内输液的现状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感冒严重,打针、吃药不管用,输液来得快。”这是目前国内很多患者的共识。       正因为多数患者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很多医院的医生在遇到感冒这样的小病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让患者挂瓶子输液。 医生的观点: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吃点感冒药再来点物理降温,几天工夫就会好的。但现在大部分患者都要求给输液。如果只开口服药,患者肯定会认为医生敷衍了事,可能会遭到投诉。 合理用药 概念 合理用药的概念 合理用药就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地使用药物。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亿以上,农村的用药和诊疗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必须尽力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合理用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标准,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农村诊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农村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1985年,内罗毕召开的国际合理用药的要求,即对症下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为: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以适宜的时;以公众能支付的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正确地调剂处方;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疗程服务药物;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卫生部曾公布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20万人,其中因滥用抗生素死亡人数达到8万人。而同期,欧盟因滥用抗生素死亡人数为1万。 下面来讨论国内用药情况,从而让大家了解如何合理用药。 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适应证,禁忌症,密切观察 药物效果和不良反 应,合理选择,正 确使用抗感染药物。  (2)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患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样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4)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样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   (5)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一、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老年人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特点:   (1)吸收:老年人因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气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血流量减少,影响药物吸收。需在胃酸环境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在老年人缺乏胃酸时,则其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老年人常用泻药,它可使药物在肠道内吸收减少。   (2) 分布:老年人血流量可影响药物分布,人的心排血量在30岁以后每年递减1%,血流量的减少可影响药物到达组织器官的浓度,因而有可能影响药物的效应,体液的总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但减少是细胞内液(这反映了功能细胞的减少),而细胞外液量并无改变,因而对药物的分不影响不大。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随年龄增大而有所降低。在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时,由于竞争性结合,则对自由药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