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谷坨石核类型的命名与初步研究.PDF
第 22 卷 第 4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22 ,No4
2003 年 11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Nov. ,2003
“东谷坨石核”类型的命名与初步研究
侯亚梅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摘要 : 本文以新的观察角度和定位方式 ,介绍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东谷坨遗址石器工业研究中“东谷坨
石核”类型的发现 、初步研究和命名 。文中略述了“东谷坨石核”和华北旧石器晚期楔形石核的密切关联 ,
评价了“东谷坨石核”类型在华北旧石器早期文化研究中的意义 ,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认为“东谷坨
石核”有可能成为研究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的新的重要线索 。
关键词 : 早更新世 ; “东谷坨石核”; 小石器 ; 细石器
中图法分类号 : K871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03)
1 前 言
上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揭开了泥河湾盆地科考活动
的序幕[ 1] , 自60 至 70 年代末我国学者发现虎头梁和小长梁等遗址以来 ,泥河湾盆地进入了
不断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特别是早期文化遗址的新阶段 。从年代学基础 、工作的持续性 、出
土遗物的文化内涵及为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度等方面看 ,小长梁和东谷坨是泥河湾盆地早更
新世遗址中较为突出的两个代表性遗址 。围绕着两个遗址石器工业的文化面貌 ,特别是关
于其原始性与进步性的问题 ,学术界一直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发表过各 自的看法[2 —6 ] 。本文
将着重就东谷坨遗址石制品研究中“东谷坨石核”类型概念的提出、该分类的类型学基础及
其制作程序给予较为详尽的阐述与解析 ,并对该类型于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早期文化中出现
的意义提出作者的看法 ,供学术界进一步讨论 。
2 东谷坨遗址发掘和研究背景
[2 ]
1981 年发现的东谷坨遗址是继小长梁遗址 之后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的又一处早更新
)
世旧石器地点 。迄今为止东谷坨遗址的发掘工作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 上世纪 80 年代初
的初步发现与发掘 ;2) 上世纪 90 年代起与国际接轨后较为规范和细致的发掘 。有关石制品
( )
材料的研究工作也依时间细分为以下阶段 详见表 1 。
) [3 —4 ,7 ]
1 80 年代初的发掘与相关研究 ;
收稿 日期 : ; 定稿 日期 :
( ) ( )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218511
( )
作者简介 : 侯亚梅 1965 - ,女 ,陕西省三原县人 ,1987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类 学 学 报 22 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