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doc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
马艳1,严金强2,陈张良1
(1.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2.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 上海 200433)
本文发表于《清华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2014年)
摘要: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价值决定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理论难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作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中价值决定,特别是污染物定价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在联合生产的框架下引入“负价值”概念,在对负价值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联合生产条件下同质厂商和异质厂商情况下的“负价值”决定模型,以此作为污染物定价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任何一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被看是会带来污染物的联合生产过程,而污染物的定价基础是清除污染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污染物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价值。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 联合生产 负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政治经济学重大前沿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2AJL003)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风电产业链的新能源价格政策研究”(13YJCZH2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艳(1956-),女,吉林通化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金强(1983-),男,浙江衢州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讲师;陈张良(1988-),男,上海市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引言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在物质资料生产上取得了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的巨大成就,但是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自然的掠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逐步地被一部分有识之士所认识,比如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她撰写的《寂静的春天》(1962)一书引领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同时在经济学界,以自然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环境经济学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一新兴的经济学科对于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自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伴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地退化。时至今日,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日益成为妨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环境经济学势必要为我们攻克这一课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学”应该建立在何种理论基础之上,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的“外部性理论”基础上,抑或是建立在激进生态主义的“环境之上论”基础上,还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我们认为源于中国现实,指导中国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学”只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原因在于不管是新古典主义或是激进生态主义都不可能为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它之所以不合格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种带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的经济学不能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性理论。其次是激进生态主义,激进生态主义者提出的所谓“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政策不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经济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作为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重要途径,靠限制增长来保护环境不是中国的理性选择。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尝试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分析环境问题。以美国学者福斯特(J.B. Forster)等人为代表的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Ecological Marxism)就是进行这种尝试的重要力量。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挖掘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生态经济思想,比如福斯特的名著《马克思的生态学》(2000)就是这类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他们指出由于资本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逐而造成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是造成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症结所在。(Forster et al. 1999)一些亚洲国家的学者也进行过一些尝试,比如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所著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公害》(1968),《公害的经济学》(1972)两书是他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当时对日本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害问题”(即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工业污染泄漏事件)的理论成果。在国内研究方面,许涤新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我国的环境问题(1985),并建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开展了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我国生态问题的探索。刘思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2006)、刘静暖的《自然力经济学》(2010)则代表了我国这一类研究的最新成果。
但是,这些研究从分析方法上看,表现出过度依赖哲学的特点,纯正的经济学方法使用的反而很少,使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与处理》专题讲座.pptx VIP
- 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套装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4年.docx VIP
-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GB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docx VIP
- (高清版)-B-T 17799.2-202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pdf VIP
- 2025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6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doc
-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企业发展五年规划目录.PDF VIP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