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诗文所的及滍汝胜迹文物民俗之历史记忆考释的定稿.docVIP

李绿园诗文所的及滍汝胜迹文物民俗之历史记忆考释的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绿园诗文所的及滍汝胜迹文物民俗之历史记忆考释的定稿

李绿园诗文所及滍汝胜迹、文物、民俗之历史记忆考释 ? 潘民中 ? 李绿园的著作,除《歧路灯》外,尚有《绿园诗抄》、《绿园文集》。经栾星先生的调查研究,《绿园诗抄》四卷乃乾隆四十二年(1777),绿园七十一岁时,在老家新安亲手编定,后在新安、宝丰及豫中各地以抄本的形式传播,清亡之后,尚有全本可见,《中州艺文录》及《新安志》有记载,但今已难觅。《绿园文集》,杨淮《国朝中州诗抄》“李海观小传”有记载,但在道光年间湮失,民国河南学人汲县李敏修在北京成立“中州文献征集处”,广为搜求而不得。这里所依“李绿园诗文”乃栾星先生编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7月出版之《歧路灯研究资料》中《李绿园诗文辑佚》所得诗文。 历史记忆即一定人群对既往历史的记忆,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一般说,历史记忆有三种方式,即物质遗存,主要是文物胜迹;代代口耳相传的口述记忆;文献记载,如国史、方志、家谱、个人诗文著述等。历史记忆构成文化传承的链条,是精神家园的主体。 滍汝地区,即滍水、汝水流域,位于伏牛山东麓、中岳嵩山之阳,中原腹地。这里山水相间,山明水秀,气候条件优越,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代,先民就看中了这块地方,来此繁衍生息,五帝时代,居住过高阳、青阳二祖。夏商为应龙氏之国,西周武王第四子封于此为应侯,春秋战国称“方城之外”,为成周洛阳南部门户,战略地位重要。秦灭六国施行郡县制,这里分属颍川、南阳二郡。刘邦于此入武关道,抵咸阳亡暴秦;楚汉相争,刘邦又出武关,道此东进破项羽。从而奠定了伏牛山东麓在全国的军事战略枢纽地位。自此“得伏牛山东麓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历试不爽,成为定律。东汉时,此地处在帝都洛阳与帝乡南阳之间,皇家来往频繁,三国之曹、刘、吴均发迹于此。唐宋于此设汝州,为唐东都洛阳宋西都洛阳的都畿之区。明清时代,“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南北大道经此,富商巨贾、赶考举子、达官显贵络绎于途。文物胜迹丰富,民风民俗厚重而大气。李绿园家自祖父李玉琳从新安落籍于此,就对这里产生了深厚感情,在其诗文中对这里的胜迹文物、民风民俗多有记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一、关于胜迹 1、鱼齿山 李绿园诗中以“鱼齿山”入题共四首,《鱼齿山头远望》、《鱼山看残雪》、《乙未三月登村右鱼齿山》和《立夏登村右鱼齿山》。《鱼齿山头远望》是抒怀的,《鱼山看残雪》是状景的,内容均未触及鱼齿山的内涵。而《乙未三月登村右鱼齿山》和《立夏登村右鱼齿山》,就不同了,《乙未三月登村右鱼齿山》后四句称:“碑历两朝多藓迹,僧逾八袠尚童颜。擎茶笑说垂髫日,抱得书囊日往还。”不仅写了鱼齿山上的碑刻和寺僧,而且回忆了自己幼年在山上读书的情景。《立夏登村右鱼齿山》后四句:“今日山头方屐齿,客年江上正船唇。抱书此地童龄惯,坐数青山藉草茵。”再次忆及幼年在此读书的情景,他是从这里迈上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鱼齿山,又叫鱼陵山。位于滍水南岸,李绿园故里宋寨村西,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黄土岗,其北端抵滍水岸边,南端至犨城故城北,最高海拔为121米。原隶宝丰县,今属平顶山市湛河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起鱼齿山土烧砖瓦,中到南段已夷为平地,仅剩北段白龟山水库大坝内外一节。从鱼齿山土层及文献记载,此山非自然形成,系人工堆筑起来的。但堆筑起来的时间,因《左传·襄公十八年》就有对此山的记载:“楚师伐郑,……信于城下而还,涉于鱼齿之下。”西晋杜预注曰:“鱼齿山之下有滍水,孤言涉”。今人杨伯峻注曰:“鱼齿山在今平顶山市西南。滍水,今名沙河。”清道光《宝丰县志》称:“或以春秋筑堤,以防滍溢,为南有犨城故也”。似有不确,因为若防滍水溢岸,当顺滍水南岸东西向筑堤,而不应该南北向筑堤。我认为此山的堆筑还要早。据考古发现,鱼齿山北端有战国古墓葬,南段有东汉桓帝年时任中常侍长乐太仆封吉成侯的大太监州辅墓,这些墓葬都是按自然山陵选定的。据《水经注》记载,州辅墓规制甚隆,“冢前有碑,基西枕岗,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州府墓碑的本文为历代金石学家所关注,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王寀《汝帖》都有著录。明清鱼齿山上有佛寺名鱼齿山寺,因寺内供奉伽蓝菩萨关公,所以又称关帝庙。诗中所写碑刻当指鱼齿山汉墓碑刻,寺僧即鱼齿山寺老僧。据清《宝丰县志》记载,宝丰七里义学就设在鱼齿山寺。他的祖父李玉琳就在这座鱼齿山寺教过书。李绿园幼年也是在设在鱼齿山寺的义学读书开蒙的。鱼齿山是滍水沿岸重要名胜,也是李绿园幼年读书和玩耍的地方,在其精神家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故而在其诗中作了反复吟咏。 ? 2、宋村牛皋祠 李绿园诗有《宋村牛伯远祠》一首:“背峞兵捷朱仙镇,仙人关与和尚原。有开必先古权舆,宝丰东南古宋村。为想康王南渡初,金人乘胜方破竹,长驱直抵江淮上,迩者被祸避之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