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情追思
深情追 思
shenqingzhuisi
记与王重民先生交往二三事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王 尧
王重民(有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八年了,韶华易老,岁月如流,可是他老先生留下的
煌煌大著,在学术上的彪炳功勋,以及谆谆教育后学的亲切态度,朴素诚恳的工作作风,都一
直留在我辈后辈的口碑之中,真的是所谓“哲人其萎,水流石在” 。谈几件事来回忆他的治
学精神。
记得在文革期间,群魔乱舞,魑魅跳梁,有三先生处于极度困难环境之中。他本着学术良
心,深恐学术事业,特别是“敦煌文献”的研究工作断档,千方百计,未雨绸缪,于是和于道泉
先生联系,想把在敦煌文献中有关“吐蕃关系”的材料交到有志于此项研究工作的人手中。
于先生就跟我商量,说: “咱们出去走走,我带你去见王有三!”那时,正是 1973 年吧,于老和
我刚从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三年回来,接了一项临时性的任务—一为伊朗驻华大使馆交来
的一张藏文图笺做解释,有点活动的自由。
到了北大朗润园十公寓王重民先生的家,开门见山,王先生拿出一包资料,说: “道泉兄!
原来我打算用敦煌资料研究唐与吐蕃的关系的,看来……,这一包材料都是我在巴黎从图书
馆的敦煌文献中手录的原始资料,交给你吧。”“你看着办,怎么也得找个人做下去!”于先
生双手接下,立即转交到我手里,同时把我介绍给王重民先生,王先生非常高兴,说:“既然是
道泉兄推荐的,当然我是相信的,希望你能知难而进,干下去。这是中国人自己应该做的事
情。”后来,他们两位又叙了叙旧,又共同回忆在巴黎的朋友和生活。谈的兴致很高,可说是
极为难得的愉快的一天。
那时候,也还是乌云满天,我们都是以待罪之身听候发落。“斗批改”,不知命运如何安
排。我只能在夜晚,更深人静之时,把王重民先生交下来这一包材料打开来,仔细翻阅,一张一
张,见到那一笔不苟的抄件、注记和几张原件照片,知道他深知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实在太重
要了,我自己一人看了这些材料以后,又把它包繋起来,叹一口气,心想:等以后有了条件再说
吧!因为那时,驻校的军宣队正对我用劲,说是为了“帮助”我,组织多次批斗。而我是个“老
油条”,反正是这个样子,拖一天是一天,跟他们混。心里有时却想到于道泉先生、王重民先
生和向觉明先生他们几位远涉重洋,到海外去搜集资料,为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咱们中国
吗?我算什么?一个小人物,受点苦,受点难,也值了。这么一想,自己也就坦然了。有时也经常
去北大,到王重民先生家去谈谈,听听他谈与“戴密微”的交往,以及他由欧去美,在国会图书
馆整理古籍编目的往事。刘修业先生有时凑过来说一会儿话。一晃又是快一年过去了,看来
像是一场风暴的前夕,表面相安无事。
一九七五年初,天空吹起风暴来了,所谓右倾翻案,成了斗争的主流当然又该倒霉
了,1975 年 4 月里,忽然传来消息说,王重民先生自杀了。我们这里的驻校军宣队也在加劲,
斗争不已,一片肃杀之气。到处喊打。我真难以想象那样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一位辛勤劳
动的学者,一位卓有贡献的目录学家会被逼得走投无路,轻生自杀,那时节心中的郁闷,痛苦
煎熬,实难自己,一直像是心中的一个大疙瘩,向谁去诉说?!
于道泉先生真正做到了一言不发了,他和我一个办公室,每天摆弄他的打字机,嘀嘀哒哒,
搞那个“号码代音字”,眉头攒得更紧了。有时,会坐在窗前发呆,能一坐几个钟头。也不知
道他在想什么。一天,他突然问我,“你说,自杀的人,灵魂能得到超脱,能得救吗?”我知道,
他这是在想念王重民先生、付楽焕先生等等他熟悉的朋友了!
谚语说“六月债,还得快!”1976 年的 10 月里,四人帮倒台了,他们的爪牙,当然也坐不
住了,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惶然了,就趁这个当儿,我想到了文物出版社的几位好朋
友,找到了杨瑾、杨泓、俞筱尧、沈玉成几位,把王重民先生的一部分文稿,放在《文物资
料丛刊》中推了出去,出一口恶气。当时军宣队,还在北大当权,怕他们不同意,就把王重
民换成王有三。这帮笨人根本不知道这个主意,居然发表出来。当然有文物出版社约了李力,
用舒学的名义进行了勘对、校读。我把几十本刊物抱到北大,送到刘修业先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