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静中学中考冲刺之古文阅读2
张静中学中考冲刺之古文阅读二
(三十一)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段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
2、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意思: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C、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三十二)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很美,喜欢它的人当然多。
B、牡丹花艳,开的花又多,所以喜欢它的人也多。
C、牡丹是富贵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
D、这是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2、选出译文不正确的一项(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3、下列句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周敦颐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爱莲说》的“说”与《捕蛇者说》的“说”不是同一种文体。
C、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D、文中第一段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6、根据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
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三十三)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⑦,门人事冕如事性。
①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暮乃反(同“返”)
B、会稽韩性闻而异之(认为……与众不同)
C、亡其牛(杀死)
D、冕因去依僧寺(前往)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冕因去依僧寺(因为)
B、已而复然(这样)
C、暮乃反(才)
D、遂称通儒(于是、就)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
A、暗暗地进学生宿舍去听学生们读书。
B、暗地进学生宿舍去听老师们上课。
C、偷偷地进学校去听老师们上课。
D、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学生们读书。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A、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不能再让他这样做了吧?
B、这孩子傻到这样的地步,不能再让他这样做了吧?
C、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D、这孩子傻到这样的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4、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