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红枣厂.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红枣厂

地方案例: 国家贫困县的惊人高利贷(上) ——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文/ 刘可 记者第一次到李林虎家的时候,好一番热闹:偌大的院子里黑压压全是人,蹲着的,坐着的,带铺盖卷儿躺着的,还有一圈人正围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激动地吵嚷着什么。 “被围着的那个就是韩三春,李林虎他老婆。”带记者来的龙虎湾村支书王正义给记者一边指点着韩三春,一边拨拉开众人,用洪亮的声音大声喊:“都别吵了!吵能吵出钱来啊!林虎家的,跟我出来一下。”看得出,虽然村支书在当地颇有威望,众人也是很不甘心才让出了路。王正义把韩三春和记者带进院子东南角的一间偏房。 交谈中记者惊讶地发现,韩三春居然只有32岁,只是有些佝偻的腰身,若隐若现的一层白发和粗糙的皮肤给了记者她比实际年龄老很多的假象。 “都是高利贷啊……”韩三春开口第一句话,声音沙哑而无力。没有人能想象,就是这个老相凸显,疲惫不堪的女人,一年前曾经多么让同村人羡慕嫉妒恨过。 ——引子 红枣之乡 韩三春家住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城近郊的龙虎湾村,佳县地处陕北老区,与山西临县仅隔黄河,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陕北十年九旱,黄土高原土地贫瘠,佳县地理位置更为特殊,县城一般都建在地势平坦开阔处,然而佳县城却是建在一座山顶上。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古至今一直是兵家必争要塞之地,古代一直以“州”建制,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在佳县发出了许多扭转乾坤的命令和指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怀着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佳县张家庄村目不识丁的农民李有源自己创作的歌曲《东方红》响遍中国,革命基础十分坚实。 韩三春向记者介绍,因为佳县县城是座石头山,地处高原腹地,旱情严重,粮食作物大多不能成活,然而干旱环境恰好是枣树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加上黄河穿流过佳县境内,于是这里的居民多以种植枣树为生。黄河淤泥养分肥沃,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培育出来的黄河滩枣、狗头枣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在外来车辆开进佳县县城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块特殊的广告牌,上书:“毛主席说,佳县枣好。”适宜的耕作环境,加上当地政府和国家的政策性投资和引导,佳县的红枣形成了种植、加工、包装和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因此佳县的枣驰名全国,甚至还销往国外。韩三春的丈夫李林虎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承包办厂,并在开始的时候获利颇丰。 “你们是一直做红枣加工生意的么?”记者问道。 “没有。林虎(韩三春丈夫李林虎)在县上的运输公司上班,单位平常没事,就想弄点钱花。佳县枣好,就想到办(红枣加工)厂了。”韩三春回答。 据了解,近几年,国家对农产品扶持的政策加大,佳县作为贫困县更是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许多优惠,头脑灵活的当地人通过红枣产业链成为了当地的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因为地小物少,很多职能部门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办公,于是造成许多在职职工赋闲在家,自己干脆搞起了副业。像李林虎这样领着工资不用上班,又在外面做生意赚钱的人在佳县不是少数,基本成了当地公开的秘密。 韩三春的遭遇说来挺简单:佳县店镇贺家沟村(据佳县县城一个小时)的李林虎在县运输公司上班之后,和家住县城近郊的韩三春(务农)结了婚。因为在县城工作,于是在韩三春所在的龙虎湾村安家,看到村里有人投资红枣加工厂赚了钱,十分羡慕,也想投资办厂。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选择了民间融资,筹集到了100多万元,便和之前做过红枣收购生意的同村张某、杨某一块注册了加工厂“东方红XXX枣业有限公司”,从事红枣加工的业务。结果后来厂子资金链出现问题,面临倒闭,民间融资无法偿还,债主天天逼债,李林虎没办法只能外出躲债,留下一个人烂摊子给韩三春。 “办一个红枣加工厂需要多少钱?”记者问。 “正常运作起来需要300多万吧。”韩三春回答。 “你们有那么多的钱办厂?” “没有。都是和亲戚朋友借的高利贷。” “多少利息借的?” “第一次借的时候,2分5、3分5、1毛的都有。亲戚就利息低点,朋友的就高点。” “这笔钱后来还了没?” “还了。不然人家后面也不可能再借给我们。一开始政策补助好,就(还的)快。” 李林虎办厂初期资金筹集十分顺利,因为平时为人不错,自己又有公职有房产,村里的人都很信赖他,加上红枣产业在当地的民间基础坚实,高额利息很诱人,李林虎第一次筹款时还找到威望高的村支书当“保证人”,所以亲戚朋友都很乐意把钱借给他们。 记者了解到,当地民间借贷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有正式工作、被当地成为“衙门人”的上班族,还是普通务农经商没有固定收入的百姓,无论是当地人士还是外来流动人员,几乎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民间借贷参与活动。 “真父子,清算账,保人赛过亲爹娘。”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有关高利贷的谚语,指的是无论平时关系多好,血缘或者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