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载体蛋白.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膜载体蛋白

膜载体蛋白 肖璟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1101) 摘要:主要介绍了对于载体膜蛋白的理论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几种热门的膜蛋白领域及几位在相应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在这些研究方面的几个困难,最后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 关键词:膜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X射线衍射 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米歇尔曾经指出,“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某一特定膜蛋白缺陷引起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80%的药物都是针对膜蛋白.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而起作用的,只不过有的药物是活化膜蛋白,而有的是使膜蛋白失活。因此对膜蛋白的研究尤为重要。它将成为未来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膜载体蛋白对于细胞物质转运和能量交换必不可少,因而在各种生命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攻克一些人类疾病,在微生物生产、农业等方面亦有其用武之地。 一、研究较热门的几个膜蛋白领域 1.水通道蛋白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对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水通道蛋白(Aquaporin),又名水孔蛋白,是一种膜内在蛋白质,形成专门输送水的穿膜通道,存在于红细胞和肾组织中。现已发现的水通道蛋白有13种之多,它们均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个亚基(28 kDa)含6个穿膜α螺旋,极大地增加膜的水通透性。 在水通道蛋白发现之前,一般观念认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只有被动转运,然而有研究者发现,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对水的通透性很高,难以用简单的扩散现象来解释。此外,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易胀破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则不会发生膨胀[1],由此,引发了对于水进入细胞其他方式的推测。此后,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发现了一种蛋白质,他把含有该蛋白的细胞和去除了该蛋白的细胞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前者能够吸水,后者不能。由此,他得出这种膜蛋白具有吸收水分子作用的结论,并将之命名为水通道蛋白。 后期的研究工作者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并发现水分子经过水通道蛋白时会形成单一纵列,进入弯曲狭窄的通道内,内部的偶极力与极性会帮助水分子旋转[1],以适当角度穿越狭窄的通道,这也正是水通道蛋白只容许水分子而不容许其他分子透过的原因。 2.离子通道蛋白 离子通道是一种成孔蛋白,它通过允许某种特定类型的离子依靠电化学梯度穿过该通道,来帮助细胞建立和控制质膜间的微弱电压压差。其在转运离子时具备选择性、可控性和饱和性的性质[2],即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性有明显差异、转运速率可受细胞控制、及速率有最大值的性质。 在1950年至1960年期间,英国科学家Hodgkin和Huxley基于对乌贼大轴突的实验提出了“Na+、K+双通模型”和离子学说,由此奠定了离子通道发现的基础。在1998年,美国科学家Mackinnon从链霉菌中获取了第一个离子通道的高精度结构,并首次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离子通道功能结构及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ATP合成酶中,有一个称为F0的部分,为质子跨膜运输的通道。质子由浓度低处从该通道跨膜运输,推动了F1部分的“分子马达”结构,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在经由一系列变化实现了ATP的合成。[3],[4] 3.钠钾泵 钠钾泵(也可称为钠钾-ATPase, Na+/K+-ATPase),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酶(EC 3.6.3.9)(或说得更精确一点,离子匣式跨膜ATP酶)可在人类细胞及后生动物中发现,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丹麦科学家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Jens Christian Skou)在1957年发现钠钾泵,并在199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二、膜载体蛋白研究中面临的困难 在当今学术界,对蛋白质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所热衷的一个领域,世界范围内,科研工作者已完成了上万种蛋白质分子分子结构的解析,然而,在这些蛋白质分子中,膜载体蛋白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在2002年11月,只有小于50个具有原子分辨结构的膜蛋白分子进入蛋白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 PDB),而同时期有几千个水溶性蛋白分子的结构进入数据库[8]。由此可见,在载体膜蛋白分子结构及机理的研究中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总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 由于膜蛋白的疏水特性使其需要与生物膜共同形成稳定的自然构象[6],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单纯的提纯与结晶,很难获得与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相同的构象,进而增加了从分子或原子层次解析载体蛋白的作用机理。 2. 较难提供足够量的蛋白以及获得生长良好的3维晶体。对物质分子结构及原子坐标的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X射线衍射发,而该法需要获得待测物质的结晶,这就限制了X射线衍射发的作用; 当然,这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