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CB013000-G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与尺度极限基础研究.pdfVIP

2011CB013000-G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与尺度极限基础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和尺度极限基础研 究 首席科学家: 姜澜 北京理工大学 起止年限: 2011.11-2016.8 依托部门: 信息产业部     一、研究内容 2.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是超高强度(  1012W/cm2 )、超短脉冲(10‐11s )激光微纳加工的功 能原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效应,质量迁移和性能演变机制与规 律,作用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过程。描述超快激光纳米加工过程中的量子效应、尺 度效应。激光微纳制造的功能原理和尺度极限及其应用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包 括:  科学问题 1. 激光能量的吸收、转换、传递与掌控机制  其核心是如何建立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多尺度量子模型:  a) 研究束能吸收机理,包括电子加热、带间跃迁、光致电离(多光子电离、 隧道电离)、碰撞电离等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b) 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变化机制及质量迁移,固态相变、熔化、 蒸发、气化、相爆炸、临界点相分离、库仑爆炸、静电烧蚀、凝固、化合、分解、 置换、复分解等;材料高精度去除、生长、成形、改性等的物理、化学过程及机 理;电子、晶格、团簇的定域能量、传递、物质输运过程与机理。涉及光子‐电 子‐声子‐等离子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 2. 脉冲序列设计控制外层电子激发/ 电离过程  由于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比许多物理/化学特征时间(如电子和晶格的热平衡 时间、甚至电子弛豫时间)更短,可以通过超快脉冲序列设计来控制/ 改变被加 工材料电子吸收激光光子的过程(选择性激发/ 电离)。实现基于外层电子状态控 制而改变瞬时局部特性和相变过程的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制造新方法。  科学问题 3.基于共振吸收的选择性高效率制造新原理  基于分子转动、分子振动、电子激发、电子电离等多能带/ 能级耦合的协调 共振激发,形成新的制造原理,同时结合脉冲序列调节技术并利用电子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光镊等实现单原子至微米跨尺度制造。通过共振吸收提高加工 效率。利用 OPA 选择单束激光脉冲的光子能量使之与电子跃迁的某一能级差相 对应,可实现共振吸收。这些尝试涉及制造、光学、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前沿 科学问题。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激光制造的多维性特征及其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 (1 )激光吸收机理:光子‐电子相互作用       引入量子力学理论,综合考虑自由电子加热、束缚电子激发、碰撞电离、 光致电离(多光子电离、隧道电离)等多种激光吸收机理,研究不同吸收机理对 被加工材料的电离过程以及瞬态热力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探索超快激光束能吸 收过程对微纳制造精度的影响。  (2 )激光诱导相变机理:电子‐离子相互作用  通过量子分子动力学和改进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考虑熔化、相爆炸、临 界点相分离、气化、库仑爆炸、静电烧蚀等多种相变机理,通过考察被加工材料 熔化及碎裂的动态过程以及相应瞬态热力学特性的演化规律,揭示材料相变的微 观机理和初始等离子体团形成的规律。  (3 )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的多尺度量子模型  基于激光吸收和相变模型,建立超快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多尺度量子模 型;应用泵浦-探测实验系统平台,针对模型预测反射率等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及 调控。  (4 )制造新方法的理论基础  基于理论与实验手段,研究超快激光脉冲序列设计调控电子状态的微观物 理机制,揭示脉冲序列设计提高激光微纳制造加工精度等的微观机理,基于理 论模型,研究不同特性的激光束多场能量耦合分布规律,及其与材料间的相互 作用机制。  2.2.2. 基于脉冲序列设计和外层电子状态控制的激光制造  在制造新方法方面,通过超快激光脉冲序列设计控制/ 改变/调节电子激发/ 电离过程等瞬时局部电子状态,进而改变瞬时局部特性和相变过程的制造新方 法。由于飞秒脉冲短于绝大多数化学和物理反应,比如电子和晶格的热平衡时间, 甚至电子弛豫时间,通过设计超快激光脉冲序列来控制被加工材料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