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手表经历起起伏伏仍然需要涅ana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被称为结婚必备的“四大件”,也叫“三转一响”。在那个物资匮乏、经济发展缓慢的年代,一块手表可能需要普通工薪阶层攒上大半年。时过境迁,如今,高端消费人群的手腕带着的大多是涌入市场的外资品牌,而经济不宽裕又追求时髦的的年轻人,则选择了更加便宜和方便的手机等数码产品替代了手表。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国产手表该如何涅槃重生,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呢?
上海手表:沉浮后还需涅槃?
石章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
如果时光逆转到50年前,你知道一块上海牌手表意味着什么吗?
上世纪60年代, “上海牌”手表在中国人眼中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年轻人对“苹果”手机的狂热。全国老百姓都以戴上海牌手表为荣:年轻人以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为荣;男女交谈也总会有意无意注意你手腕有没有一块上海牌手表——上海手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有这样的俗语:如果没有上海牌手表,就没有姑娘会嫁给你。
一块上海牌手表俨然成为当时衡量和区分中国家庭生活质量水平的参照物。全钢机械“上海”表当时的价格为120元人民币,需要一个普通工人省吃俭用1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即使这样却仍然供不应求。周恩来总理也在1962年购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佩戴在手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那个物资匮乏计划经济的年代,上海牌手表无疑是一项非常奢侈的消费。但如今,这种“中国老品牌的奢侈”已成回忆。如今,高端消费人群的手腕带着的大多是涌入市场的外资品牌,而经济不宽裕又追求时髦的的年轻人,则选择了更加便宜和方便的手机等数码产品替代了手表。明亮的表盘上,依然不停转动的时针,一圈又一圈的继续走着,似乎默默述说曾经的光辉岁月。一座运转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厂,也正努力在新的征程上稳步前行。上海手表,凝聚了民族轻工业的缩影,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岁月沧桑。
1、起步,从模仿开始
现如今走在大街上,人们通常习惯拿手机当手表,一小部分佩戴手表的人多是购买外资名品。而伴随着近10年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手表在普通大众这里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足重轻的佩戴品而已,当初那种光环已然退去。但如果让时光倒流50年,手表绝对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是一个人有头有脸的标志。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买手表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理想。尤其是在解放前,手表仍依赖进口。解放后,国家规定进口表以北京为口岸,由中国百货总公司统一分配各地,私商不得自行采购,于是手表成了一种传说,是即使你勒紧裤腰带咱够了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奢侈品,想买到也是困难重重。
为了解决买表难给中国人民的困扰, 1955年7月9日,上海参照进口手表开始了国产手表的试制,当时抽调亨达利、亨得利、中明、中兴、东方、大光明等钟表店及其他工厂的技术人员和修理人员参与试制任务。这种创业的艰难现在看来形同儿戏,他们自制手摇小钻床,自制刀具,用电风扇头改装传动电机,用绣花针改制钻头,用阳伞骨、毛衣针、自行车车条等制造手表轴芯,用酒精灯做热处理。从7月至国庆前夕,分散加工好的150多只零件全部集中,交南京路慎昌钟表店进行装配,装成18只仿瑞士的“赛尔卡”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手表,至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细马手表的历史(所谓“马”是手表关键部件,“粗马”以钢丝制成,解放前国内已能制造,但易磨损导致走时不准。“细马”是用钻石或者人造宝石制成)。
1956年9月,第二批制造的100只手表将商标定为“东方红”、“和平”两种牌子。但经测试,由于各参试单位按实样仿制的零部件大小不一致,合格正品只有12只,次品58只,废品30只,正品24小时的误差达120秒,因此这批手表没有上市。1957年,上海制订出中国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此后先后共试制14批3076只手表。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投产,注册商标改为“上海牌”。这一年中国第一家手表厂也同时正式建成,取名为地方国营上海手表厂。同年7月,上海牌手表首次上市试销。
试销当天,试销单位上海第三百货商店像办喜事一样,在橱窗里陈列着A581型上海牌手表样品,并介绍其性能:17钻、钢背、长三针、防水,发条开足可走36小时,24小时误差不超过60秒,保修2年,每只售价60元。第一批试销100只,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买不到的顾客办理登记预售,一上午办理登记的就超过1000人。
2、没落后的怀念和遗憾
然而伴随着国门的打开,大批石英表和电子表流入中国市场,国产机械表遭遇了巨大冲击。1997年,北京手表厂停产,近千名员工下岗。90年代末,又因瑞士手表的技术领先和品牌优势,大面积地抢占了国内机械手表市场,国有钟表企业开始一蹶不振,全国38家手表厂停产,大批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到了2000年,曾经备受瞩目和推崇的 “中华第一表”——上海牌手表厂也难逃破产改制的命运,走上了代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