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病因和治疗方法——瘫痪.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疾病病因和治疗方法——瘫痪

第七节 瘫 痪;一.瘫痪的概念;【弛缓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 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脑神经运 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运动 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下运 动神经元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 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 通路,;2、临床表现;(3)肌肉萎缩:较早发生 (因脊髓前角细胞对肌纤维的营养 作用发生障碍); (4)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 常,有失神经电位。 ;3、定位诊断;租沙垮刃迂幅遭鉴攫惑醉煎咒倡鱼拆存抿龄示嘶傻耪儿一释托淡丽灌上炔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瘫痪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瘫痪; 桡神经麻痹时,伸腕、伸指及拇伸肌瘫痪,手背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隙感觉减退或消失;多发性神经病变时,对称性四肢远端弛缓性瘫痪,伴肌萎缩、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和皮肤营养障碍等。 ;(2)神经丛:瘫痪;(3)前根:瘫痪;(4)脊髓前角细胞:瘫痪; 前角细胞急性起病者多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慢性起病者肉眼可见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或肉眼不能识别,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性颤动(fibrillation)。 附:舌下神经核进行性病变可见舌肌萎缩、肌束颤动,常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球麻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及脊髓空洞症等。; (二)痉挛性瘫痪 ;2、临床特点;(4)肌张力:患肢增高; (5)腱反射:患肢亢进; (6)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7)病理反射:出现。 ; 附1:软瘫 急性损害时,突然中断锥体束,抑制了肌肉牵张反射而呈现软瘫,即所谓脊髓休克期。 ;附2: 折刀样肌张力增高(clasp-knife phenomenon) 在痉挛性瘫痪时发生,表现为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高,下肢伸肌较屈肌张力高,在被动伸上肢及屈下肢时,起始的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由于肌梭对牵张的敏感性较病前灵敏所致。 ;3、定位诊断;(2)临床特征:一侧锥体束损害出现对侧肢体瘫及脑神经瘫痪;双侧锥体束支配眼肌、面上部肌肉(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咀嚼肌、咽喉声带肌、颈肌及躯干肌等肌肉的运动,故一侧锥体束损害不会造成这些肌肉的瘫痪。 一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仅眼裂以下面瘫,并不引起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症状。;锥体束不同水平病损的瘫痪分布; 附3: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 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引起声音嘶哑、饮水反呛、吞咽困难;不出现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保留,无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常伴有强哭、强笑,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等(与舌咽、迷走神经核及神经损害所致的真性球麻痹不同)。;(1)皮质(cortes) ①破坏性病变:范围局限时引起对侧单肢瘫或对侧上肢瘫合并对侧下半面部瘫(即中枢性面瘫);病灶范围较大引起偏瘫; ②刺激性病变:对侧躯体相对应部位出现局限性阵发性抽搐,口角、拇指常为始发部位; ;③杰克逊(Jackson)癫痫:指皮质刺激性病变时,抽搐按运动代表区的排列顺序进行扩散。 ;②临床表现:局灶性病损引起类似皮质病损的对侧单肢瘫;病损部位较大范围导致对侧偏瘫,多为不均等性,如上肢瘫痪重于下肢。 ;②“三偏”征: 内囊后肢锥体束之后为传 导对侧半身感觉的丘脑辐射 及传导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辐射 ,该处损害引起对侧偏身感觉 减退及对侧同向性偏盲, 称为“三偏”征。; 内囊的结构及其传导纤维;(4)脑干(brain stem);临床表现: ①Weber综合征: 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 下神经及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②Millard-Gubler综合征: 病灶侧展神经及面神经瘫,对侧上、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 神经麻痹(即伸舌偏向病灶对侧,无 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③Foville综合征: 损害脑桥基底部内侧,出现病灶侧外 展神经瘫与对侧偏瘫,常伴有两眼向 病灶侧协同水平运动障碍(双眼凝视 偏瘫侧),多见于基底动脉旁正中支 闭塞,以及炎症或肿瘤; ④Jackson综合征: 损害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出现病灶 侧周围性舌下神经瘫(即伸舌偏向病 灶侧)及对侧偏瘫,多由脊髓前动脉 阻塞所致。;(5)脊髓(spinal cord) ①脊髓半切损害:病变同侧损害水平 以下痉挛性瘫痪和深感觉障碍,病变 对侧损害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病损 同节段的征象常不明显; ②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两 侧肢体瘫痪、完全性感觉障碍及括约 肌功能障碍。 ③颈膨大水平以上病变,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性瘫;;④颈膨大病变累及两侧前角与皮质脊 髓侧束时,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与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⑤胸髓病变累及两侧皮质脊髓侧束导 致截瘫; ⑥腰膨大病变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 元性瘫痪。;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