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影中残疾人形象
百年光影——中国电影中的残疾人形象!
早期电影中的残疾人形象 仔细翻阅百年来的中国电影,描写残疾人、或以残疾人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多。 在中国电影诞生的第20个年头,即1925年,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盲孤女》,可能要算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残疾人为主角的影片。《盲孤女》,一部黑白无声影片,由中国第一位电影艺术家郑正秋和张石川共同编导完成。 丧父的孤女翠英屡遭后母虐待,入丝厂做工,又因拒绝工头调戏而被停工。翠英处境恶劣,终日以泪洗面,不幸双目失明。翠英欲投河自尽,又为江湖浪人毛金奎与小奎所救,小奎与翠英渐生爱情。毛金奎却对翠英渐起歹心,小奎大怒,告到官府。审理此案的却是小奎失散多年的亲人诸国栋,原来小奎本名赵中玉,13年前被毛金奎与伙计陆阿三拐走。在法庭上,陆阿三说出了当年拐走赵中玉的事实,赵中玉终与父母团聚。之后,他请医生为翠英治好眼睛,二人喜结良缘。 影片编导郑正秋是一个具有启蒙思想的民主主义者,一向关注生活在底层的广大妇女的命运,他为此相继编导了《玉梨魂》、《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自由之花》、《姊妹花》、《挂名的夫妻》等近三十部影片,在不同的程度和角度上揭露、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与残酷,对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婢女、妓女、童养媳、节妇的悲剧命运,寄予了一个启蒙者的深厚同情,《盲孤女》正是他这一系列影片中的一部。 可惜的是这部影片的拷贝损毁严重,今人已很难再进一步去了解它。据当时的评论记载,这部影片可能采用了实景拍摄。《盲孤女》由当时的著名影星宣景琳和郑小秋共同主演,宣景琳是中国最早的女影星,与郑正秋和张石川多次合作,是明星公司的“四大金刚”之一,很受欢迎;男主角郑小秋是郑正秋的儿子,在早期荧幕上塑造了许多俊朗的小生形象。 1934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了一部无声配乐的黑白片——《渔光曲》,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编导,主演是活泼可人的明星王人美。在这部影片中出现的残疾人并非主角,但与《盲孤女》相同的是,这也是一个盲人女性形象。 小猫和小猴是一对自小死了父亲的孪生姐弟,由于母亲在船户何仁斋家抵债当奶妈,就与一起长大的何家少爷何子英成了好朋友。三个伙伴渐渐长大,子英遵从父命去国外攻习渔业,小猫小猴则因为渔村遭劫而偕双目失明的母亲流落上海,靠捡破烂和卖唱为生。不幸的是,小猫小猴双目失明的母亲在一次意外的火灾中殒命。子英回国经商,经历许多挫折后,终于明白自己改良渔业的理想难以实现,便决定与小猫们同到渔轮上工作。在一次海上作业时,身体衰弱的小猴无法支持,倒在姐姐的怀里,怅然告别了人世。 本片公映后引起轰动,在当年上海罕见的酷暑中连映84天。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上,该片被授予“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故事片。 从早期的两部反映到“残疾人”生活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它们的编导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盲人女性的形象,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类形象一方面更易引人同情,赚人眼泪;另一方面相比其他残疾又更有戏,宜于提高上座率。实际上,这些影片编导们的关注热情并不在残疾人本身的身心状况,残疾人在这些影片中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叙事符号,编导可以借此更加充分地表现那个年代大众生活的悲惨不堪,使影片的煽情效果更加浓郁、更加强烈。“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中国电影中从一开始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这与时代的氛围和状况密切相关。
1937年,马徐惟邦编导了一部有声片——《夜半歌声》,这部影片以其故事的传奇性和趣味性在当时极为卖座,人们踊跃地走进戏院观看,可谓盛况空前。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废弃的旧剧场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有“鬼魂”在楼顶引吭高歌。原来,这是10年前就传闻已死的艺人宋丹萍,在用歌声安慰情人。丹萍早年是一位革命者,后因躲避军阀的追捕而参加了流动剧团,并与本城名门之女李晓霞相爱。但他们的恋情不为恶势力所容,丹萍竟被垂涎晓霞的恶少汤俊用硝镪水毁了容。从此,丹萍假称自己已死,不愿让晓霞再看到自己;而晓霞也因此精神失常。一日,有一个“安琪儿”剧团前来这里演出,演员孙小鸥无意中结识了匿身楼顶的丹萍。丹萍给了小鸥不少艺术上的指点,并让小鸥代自己去开导晓霞。剧团开演了,汤俊又来捣乱。正当汤俊在后台污辱女演员时,丹萍挺身而出,与之展开了搏斗。最后,丹萍杀死了仇人,自己则在警察的追赶下纵身跃入滚滚江流。 将这部影片也列进本文的讨论,也许有些不太合适,但是将被毁了容的宋丹萍也看作残疾人应该可以接受。在这部影片中,一个残疾人开始愤然反抗他悲剧般的命运,残疾人被第一次放到一个主动的位置上,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1941年,马徐惟邦又拍摄了《夜半歌声续集》,上集中出现的李晓霞在这集中因思念宋丹萍双目失明,影片的情节更加离奇,结尾更加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