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生物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上的应用,即以单倍体培养和组织培养为核心的细胞工程技术、转基因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培育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改良品质的大白菜品种上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technology in Chinese cabbage Breeding Abstract: This is a review of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in Chinese cabbage Breeding,which is the research on the progress of cells engineering, transgenic, and DNA molecular markers that in the core of haploid culture and tissue culture in fostering disease resistance, insect resistance, stress tolerance, herbicide ,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abbage. Keywords: biotechnology; Chinese cabbage; breeding; Research progress 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是十字花科(Crociferae)芸苔属(Brassica)中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原产于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杂优利用在大白菜新品种选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0] [21]。作为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单倍体材料因不存在杂合和分离问题,要优越于二倍体材料。小孢子就是非常合适的单倍体受体材料,目前小孢子受体应用和研究逐渐活跃,1998年刘凡等[10]利用大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 由于大白菜遗传转化所使用的受体还是以二倍体材料为主 (主要用无菌苗的子叶或子叶柄,还有用花茎、原生质体、下胚轴、真叶等),这些材料转化后的高频再生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1-14]。 目前使用最多且最有效的转化载体仍是根癌农杆菌的 Ti质粒,另一个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载体是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moviruses,CaMV)。2001年成细华等[15]采用农杆菌共培养法,把外源基因 C58/pV11导入结球白菜,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抗性植株的抗草丁膦试验、转基因植株 DNA的 PCR及PCR-Southern斑点杂交鉴定结果表明,50%的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朱常香等[30]将芜菁花叶病毒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TuMV-CP)导入大白菜中,获得转化植株。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有明显的抗芜菁花叶病毒侵染能力。 软腐病是大白菜的三大病害之一,而抗菌肽对软腐病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王关林等[16]建立了根癌土壤杆菌 EHA105(pMOG410)工程菌的高频转化载体系统,将抗菌肽基因导入目前推广种植的大白菜 AB-81自交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提取液的体外抑菌试验、试管苗及盆栽转基因植株的病原菌接种抗病测试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抗病特性,并且能稳定遗传,R5的转基因植株保持抗 Km和抗病特性,可望以其为亲本选育出大白菜抗软腐病的新品种。 杨广东等[17]大白菜转修饰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获得抗蚜虫植株。之后杨广东等[18]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gna)导入了大白菜自交系“282”。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化对照植株有一定的抗蚜虫能力,抗虫性好的植株可以检测到较强的 gna基因转录产物。 Bhattacharya等[19] 通过下胚轴外植体的植物肥大病菌属介导的转化,将合成甘氨酸内铵盐的细菌betA基因转移到大白菜中,得到的转基因大白菜具有对高 NaCl浓度的较高的耐受性,在盐浓度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2 细胞工程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上的应用 大白菜的离体培养技术研究开始很早,1958年西贞夫等培养大白菜与甘蓝杂交的幼胚,育成远缘杂种“白蓝”。1976年洛阳农科所等采用大白菜的花药培养,经愈伤组织获得单倍体植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大白菜的离体培养技术发展 非常迅速[2]。细胞工程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利用离体培养物作为育种材料,可以大大加速育种繁育进程;二是直接利用离体培养物育种,如基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三是利用离体培养物作为基因工程技术育种中的转基因受体,并在转化后再生植株。 2.1 游离小孢子培养 大白菜为二年生常异交作物,天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