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通史版 专题总结 第五部分 现代中国 Contents Page 目 录 页 知识系统 线索归纳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知识系统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归纳 1.近现代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第一次 鸦片 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第二次 辛亥 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次 新中国 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政府的强制运动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物质生活出现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第四次 改革 开放 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环境日趋宽松 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正在接近和跨越小康水平 2.近现代国人服饰变化简表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前 男:长袍马褂 女:旧式旗袍 拘谨、宽大、保守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新式旗袍 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 男:中山装、列宁装、军装、干部服 女:列宁装、连衣裙、军装 政治色彩浓烈、朴素单一 巩固独立、阶级斗争 改革开 放以来 异彩纷呈 异彩纷呈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答题必背要语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与中式服饰并行发展,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2.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3.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虽然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但并没有推行到全国。大规模推行“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 4.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这与民国政府不同,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5.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6.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7.近代交通与通信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8.《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9.《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热考视角 视角一 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 押题1 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 ) A.信使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 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 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 D.政府对婚姻习俗的引导有方 解析 蔡元培先生的两次婚姻,从“奉父母之命”到“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反映出其摆脱传统“女德”观念的束缚,所以B项正确。 答案 B 押题2 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解析 这本长达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了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故D项正确。 D 视角二 主流历史意识——民族意识不是民族主义 押题3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 世纪20 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唯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在题干信息中,“旗”暗指清朝贵族,“不可以以旗名”体现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①正确; 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③正确; 由其狭隘的民族观说明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二学习专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五学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化.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四学习专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下-第九学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化(下).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下-第七学习专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下-第八学习专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一学习专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三学习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二学习专题-近代化的起步.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五学习专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总结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总结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总结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专题总结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