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审美中生命意韵(已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审美中生命意韵(已发)

书法审美中的生命意韵 韩宝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5) 摘 要:中国古典书法美学超越符号成为生命美学,绵延千年。书法艺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依人品论书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古文。“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长,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因书法艺术又称作线条的艺术。书法艺术丰富表现力与书写材料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提、按、顿、挫、疾、缓,肥瘦枯、浓淡,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章草、今草、狂草各生变化的线条造型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湖笔、徽墨、端砚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生,衬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然中国古代书法是为实用而,但其审美价值客观存在。汉字的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超越实用的而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汗牛充栋了书法家的艺术精神和书法的特征等,中国古典书法美学。更重要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从伦理道德来讲天人关系“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突出了平和作为音乐审美准则的意义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字的书写,在有意识的控制下,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善”达到一种“中”、“和”意义上的平衡。书法中的粗与细、轻与重、迟与疾、藏与露、方与圆、刚与柔、润与燥、曲与直、竖与横、点与线、宽与窄、高与低、长与短、疏与密等等,都在着一个“匀称和谐”。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境界和谐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完美体现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孙过庭《书谱》中说“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是理想的情感力度状态。“势和体均”、“平正安稳”等审美原则,要求结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不大不小,得其中道”。形式美讲的骨肉匀称肥瘦适度在客观上也营造了“中和”的意境。“中和”是动静欹中取正变化中求平衡。世间能够给人以美感的事物是多元统一,完美而协调,曲折而委婉,张扬而含蓄王羲之是晋书中和之美的典型代表李嗣真“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宏敞,簪裙肃穆”“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阴柔”和“阳刚”两大审美意味体现高低强弱变化的情感力度“南书温雅,北书雄健”, 赵宧光“直则刚,曲则柔,折则刚,转则柔”“南帖北碑”“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于启牍……北派则中原古法,,于碑榜”。中国审美最“中和”,主要指情感力度适中平和,符和理性规范,诸形式因素和谐统一的审美意味。所谓“中和”“阴柔”“阳刚”“狂放”,。孔子哲学和庄子哲学两大哲学源头长期以来影响着中思想及生活。以“生活的艺术”著称的学,以“艺术地生活”著称的学,中国人的心理积淀在本质上都看重艺术的生活底蕴,都把艺术作为人生实现的根本方式。中国书法艺术既有雄浑之,又有奇逸潇洒之,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人意识到艺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表现生命运动和宇宙人生的主题以能“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为最高境界。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佩文斋书画谱》论笔法:“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幽至于鬼神之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张怀《文字论》提出“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风神骨气者居上”,“逸少(指王羲之)……天质自然,丰神代”线条,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的情思,丰富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超乎笔画之外的玄妙,幽深无尽的文化“精气充溢的自然的生命”。书法超越符号成为生命美学,绵延千年。“外显”和“内隐”文化结构的统一性,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更主要的是书法中蕴含具有决定的因素精神力量。,声依永,律和声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可喜可愕,寓于书,“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是小画,是心流出的线条,“书一字,可见其心”书法可以失意者的天使,可以得志者的历代文人最亲密的伙伴文人用在中陶醉可以说,在书法艺术中找“自我”,“自我”,从而获得了一种无上的精神满足。古代的仁人志士常常借助书法来言志抒情冶性是书家思想情感心灵最确切、翔实的外在。在古代的书论中,书法艺术的寄情思想几乎贯穿始终。南朝王僧虔《笔意赞》:“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唐张怀瓘《书议》云:“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代陈绎曾“喜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敛舒险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