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卫-贵阳输气管道南充嘉陵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013年)
2013年6月第 33卷第2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3 No.2 June.,2013
岩透水率在地层垂直方向上也有较大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地层埋深 55~70m之间透水率小于 8Lu,
而其他段透水率大于8Lu。说明隧道围岩在 55m以上及70m以下地层破碎,在55~70m透水率较小,地
层相对完整,是隧道穿越嘉陵江的最佳深度。
表2 隧道围岩工程地质参数一览表
围岩级别围岩埋深(m)岩芯完整程度风化强度 透水率Lu BQ值RQD值(%)波速Vpm(TrI,s) 萋
Ⅵ 0—20 破碎 强风化 , , 37.12~40.O0 2703—3002 0.59~0.62
细砂岩 5.11—11.14 2425·9 50
V 20~100 较破碎 中风化 209 . 18-87.77 2780-3183 0.62-0.70
粉砂质泥岩 5.61~11.44 . O9
2.5围岩稳定性
隧址区岩层产状较缓,不存在大规模褶皱断裂等大的地质构造,属于区域地质基本稳定区。拟建隧
道轴向172。,岩层走向100。,呈72。大角度相交,有利于围岩稳定。影响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岩体
完整性、岩石强度、地下水及工程因素等。
细砂岩岩层中主要发育有两组陡倾的构造裂隙:①70。_/90。,线密度 1 2条/m,裂隙面间距0.5
1.0m,张开度为 3~5ram,少许泥质充填,与隧道轴向小角度相交,不利于硐室稳定;②180。_/70。,
线密度 1~2条 /m,裂隙面间距0.5~1.Ore,张开度为 1~2ram,少许泥质充填,与隧道轴向大角度相交,
有利于硐室稳定,但两组裂隙倾角大,易产生片邦,不利于硐室侧壁稳定。
粉砂质泥岩风化网状裂隙发育,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减弱,强风化基岩界面埋深一般为 10~25m,
隧道大部分处于粉砂质泥岩中风化带内。无规律排列的层间裂隙面与层理面把粉砂质泥岩切割成碎裂状
结构或散体状结构,洞顶可能产生崩塌、掉块,侧壁可能产生小规模的滑塌、掉块和片邦等现象,对硐
室稳定不利。
隧址区地下水较丰富,粉砂质泥岩遇水易崩解、软化,对围岩稳定影响较大;地下水长期作用将降
低岩石强度、加速岩石风化、润滑软弱结构面 (层理面、节理面),对硐室稳定不利。硐室开挖使地下水
流向、流速等水力条件发生变化,风化网状裂隙充填物被带走,风化裂隙易与局部破碎带和上部细砂岩
陡倾构造裂隙贯通,丰富的卵石层孔隙潜水沿贯通裂隙进入隧道,造成硐室涌水。
综述,嘉陵江隧道围岩受软弱结构面和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性较差,在设计采取了管棚、超前导
管、超前钻孔注浆、超前锚杆、护拱等辅助工程措施。
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1含水层特征
根据隧址区地下水含水介质特征、水力性质可将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碎屑岩类
裂隙水二种类型。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河谷地区,呈线性面状展布。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
洪积卵石层和砂层组成。地下水赋存于松散堆积物孔隙之中,具有 自由水面,一般不具承压性。
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储存在隧址区基岩裂隙中。含水岩组由白垩系下统剑门关组细砂岩 、粉砂质泥
岩等组成。地下水赋存于岩石的风化裂隙、溶蚀孑L隙、构造裂隙之中。上部地下水具有 自由水面,不具
承压性,属基岩裂隙潜水。层问裂隙水主要储存在30m以下的基岩岩体中。
进洞 口地下水埋深为 20.Om,水位 365.4m,出洞 口地下水埋深为 13.Om水位 353.3m。地下水枯丰期
水位变幅 1.5~5.0m。
3.2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嘉陵江河谷河床是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阶地及漫滩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后 ,经过短距离运移向嘉陵江排泄,河床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岸侧地下水和嘉陵江河水
的补给,顺河谷向河流下游运移,多在内部径流,少有排泄。
阶地及后缘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经短距离运移后向嘉陵江排泄,河床内基岩裂隙
水主要接受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的垂向补给,次为两岸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和层间裂隙水的越流补给,沿
河水流向运移,多在内部径流,少有排泄。
2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