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根西柏坡艰苦奋斗是言更是行
2010 年 5 月 31 日 星期一 shidianxinwen@126 . com
本版编辑 /陈晓英 余飞 责校 /陈维华 电子信箱 :
寻根西柏坡 :艰苦奋斗是言更是行
编者按 “ 中央新 闻单位 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寻根 西柏坡 ”活动 日前落下帷幕 。在 西柏 记者来信
坡 ,年轻 的新 闻工作者 ,探访新 中国的摇篮 ;感悟西柏坡精神 ;接 受传统革命教
育 ;与农民同吃 、同住 、同劳动……
参加“中央新 闻单位 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寻根 西柏坡 ”活动的本报 3 名采编人 员,感慨颇 多, 调 ,这些都是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过的地方 。 红色旅游 、绿色生态致富 。
或是感受到农村 民主法治建设的成绩 ;或是在群众中找 到新 闻之根 ……今 日,我们将 3 名年轻 “夜不闭户 ”不是个传说 战争时期所孕育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直在 如今的南滚龙沟村 ,一条水泥马路穿过村
编辑记者的来信辑录于此 ,共 同感悟西柏坡寻根之旅 。 南滚龙沟村延续 。连年战火 ,加上地理条件恶 庄通往 山里的景 区 ,“这条路是党 员 、群众带
劣 ,新中国成立后 ,南滚龙沟村所面临的 ,是一 着 干粮 自己修起 来 的 ,在 山里 ,大 家一 干就
编辑部 : “但说实话 ,当了这么久的调解员,我真没 亩地打不到 200 斤粮食 。“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 是 两个 月 。山里 的景点也是我们 自己建起来
西柏坡寻根之旅 ,我收获了太多。除了红 怎么调解过 。”王晓刚说 ,他们村里人少 ,平时 不花国家一分钱 ,自力更生 ,把荒山变成绿地 、 的 。”李永军说 ,“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是南滚龙
色革命教育的洗礼 ,与农民同吃 、同住 、同劳 也没什么纠纷 , 便哪家有点小矛盾 ,长辈站 梯田 。”曾经担任南滚龙沟村支部书记的李永 沟的精神 。”
动的宝贵体验 以及对老区人民纯朴热情 、充 出来说说也就没事了,很少需要他们去调解 。 军告诉记者 。 离南滚龙沟村渐行渐远 ,汽车后视镜里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