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概论本单元教学参考文献:1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内政部.DOC

环境污染概论本单元教学参考文献:1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内政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污染概论本单元教学参考文献:1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内政部

環境污染概論 本單元教學參考文獻: 1.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內政部營建署譯,1986。 2.各國環境污染概況及其防治措施,行政院研考會編,1984。 3.鄭千代、游永誼(1980):環境污染標準制定的研究,經濟部中央標準局, 4.如何由管理上做到污染防治,經濟部工業局污染防治技術服務團/中國技術 服務科,1987。 5.高安邦、蕭代基(1989):防治污染之財稅與相關政策之研究,財政部賦改 會。 6.林清木(1991):環境保護與管理對策,台北:徐氏。 7.林寄青(1988):行政法學上公害對策之研究,台北:五南。 8.楊濟華(1986):我國環境保護機關組織效能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所 碩士論文。 9.日本公害健康補償法,行政院經建會,1988。 10.Jane Ives eds.,人間出版社譯:公害大輸出:跨國公司和環境控制論文集, 台北:人間。 11.環境污染防治對產業發展之影嚮:鋼鐵、水泥、造紙、石化,行政院經建會 研究處,1989。 12.台灣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之研析與未來之課題,中華經濟研究院,1984。 13.鍾景光編:環境污染的探討,台南:久洋,1987。 14.台灣研究基金會編:環境保護與產業政策,台北:前衛,1994。 15.曾四恭譯:污染防治之策略,台北:五南,1982。 16.楊肇政、鄭阿全編:污染防治,台北:高立,1986。 17.何林等編:都市環境保護,台北:科技,1989。 18.黃正義譯:空氣污染學,台北:科技,1992。 19.沈永寧、林碧亮編:環境污染防治法規(二),台灣高雄:巨將,1994。 20.柯澤東著:環境法論,台北:台大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出版,1988。 21.邱聰智著:公害法原理,台北: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1984。 22.陳明建著: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台北:巨流,1994。 23.Paul B. Downing ed., 黃宗煌等譯:環境經濟學與政策,台北:聯經,1988。 24.陳益宜(1996),“我國環境規劃行政組織架構之探討”,台銀季刊,第四 十七卷,第三期,153-213。 25.賴耿陽編:室內空氣污染,台南:復文,1994。 26.郁仁貽著:環境污染防治,台南:復文,1993。 27.王以憲、章裕民著:廢棄物處理,台北:文京,1995。 一、.環境污染定義   污染可以定義為空氣、水或土地的物理、化學、生物特徵發生不適宜的改變,這種改變會影響人類或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及活動。其程度視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濃度而定。有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硫、鉛、水銀及各類有毒的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但有些污染並非一定會造成肉體的傷害,像噪音、熱這些污染可能導致傷害,但通常是造成心理上的苦惱。又如美的污染可能指的是令人不愉快的景觀或有惡臭的氣味這些會影響人的感覺。一些污染的形態僅影響人類的活動,例如一個不能提供划船活動的湖泊可能被視做污染。   究竟是不是污染常因每個人對「不適宜的改變」所持信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從工廠排放到空氣或水中的化學物質對附近的人類及生物有害,但是如果需要昂貴的污染防治設施,工廠也許要被迫關閉,工人將失去工作,因此他們會覺得與其沒有工作倒不如冒險污染空氣及水源。 二、環境污染發生的原因   什麼引起污染?最明顯的答案就是人類。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即污染隨著人口成長而增加,當然人口成長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的原因。當人類使用物質和能源時,污染才發生,因此少數富裕的人使用物質和能源的頻率較高就比大多數使用頻率低的貧窮人製造出更多的污染。但是情況還要複雜些,某些資源的使用比其他類別的資源產生更多的污染,例如一個丟棄的鋁罐比一個可回收的玻璃瓶浪費更多的資源並製造出更多的污染,因為製造鋁罐需要三倍於製造瓶子的能源,換句話說,污染也要看使用技術的類別。   一個粗淺的模式可以用來估計由人類及他們的消費活動所造成的污染或對環境傷害的影響。在這個模式中,總污染依三個因素而變動:人口數、每個人所使用的資源數量、以及每單位資源使用所產生的污染。 污染或環境影響=人口大小×每個人使用的資源×每單位資源使用的污染   環境學家Barry Commoner指出在三因素模式中使用每單位資源所造成的污染是最重要的因素,他認為二次大戰後有害環境科技的引進是造成工業化及富裕國家污染的主要原因,這些國家將他們大部分的產品和消費,從可以經自然過程分解、稀釋或吸收的情況轉變成不能自然分解的合成產品(表6.1)。 表6.1 二次大戰後工業化國家內一些取代自然產品的合成產物 ────────────────────────── 自然產品 現代替代品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