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考我母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簋我考我母命新考林文美和技院世有件生簋召伯虎簋二器文中皆有一字字形作文字家考不一其出的二段文句如下召伯虎曰余既我考我母命余不敢余或至我考我母命五年生簋今余既有司曰命六年生簋生簋二字同於鼎字叔多父字周名此篆即文日部字亦即之孳乳字也于省吾作侯通惟也惟命今言如命命也林定字字通典籍亡之有之意其云疑之形字金文中亡亦作亡如簋即典籍之亡典籍多有伏意亦有之意故我考我母命可服我父母之命洪家亦同金文字周南葛覃服之毛也周克天心注合也承源字改定昊假借告昊告同部即告亦有告是西周成朱瀚指出器鼎亦有一字形本相同又叔多父又父

《琱生簋》「我考我母命」新考 林文華 美和技術學院 傳世有兩件《琱生簋》(舊稱《召伯虎簋》),二器銘文中皆有一「」字,字形作 、 ,歷來文字學家考證不一,玆節錄其出現的二段文句如下: 召伯虎曰:「余既訊, 我考我母命,余不敢亂。余或至我考我母命。」 (《五年琱生簋》) 今余既訊,有司曰:「命」。(《六年琱生簋》) 《琱生簋》 、 二字同於《帥鼎》 字與《叔多父盤》 字,周名煇認為「此篆從ㄏ從旲,當即《說文》日部 字,亦即旲之孳乳字也。」 楊樹達、于省吾將「」讀作「侯」,通「惟」也,「惟命」猶今言「如命」、「從命」也。 林澐隸定「 」字為「」,認為「」字通典籍「亡斁」之「斁」,有順從之意,其云: 疑為從聲之形聲字。金文中「亡」亦作「亡」(如《詢簋》),即典籍 之「亡斁」。斁典籍多訓厭,厭有伏意,亦有順從之意。故「我考我母 命」可暫釋為「服從我父母親之命」。 洪家義亦認為「」同金文「斁」字,《詩?周南?葛覃》:「服之無斁」,毛《傳》:「斁,厭也。」《國語?周語》:「克厭天心」,注:「合也。」 馬承源則將「」字改定為「」,從ㄏ昊聲,假借為告,昊、告同部聲轉。訊即訊告,訊亦有告義,訊當是西周成詞。 朱鳳瀚指出魯器《帥鼎》亦有一字形體與本銘相同,又《叔多父盤》「 又父母」之「 」或為此字異體。如此則此字所從之 非大,而是矢。《琱生簋》此字楊樹達讀為侯,侯即惟也,惟命猶如命、從命;林澐則讀作斁,斁多訓厭,有服從之意。就字義而言,楊、林二說皆可通,「我考我母命」意即「聽從我考我母之命」。 陳漢平則認為金文此字乃旲(昦)字之增繁體,此字當釋為「昦」(昊),讀作告祝之「告」。陳氏反駁孫詒讓「字書無從ㄏ從昊之字」的說法,認為《古文四聲韻》有「昊」字作,《汗簡》亦有「昊」字作,《六書通》以為「昦」字,由此可見金文字與傳世字書昊、昦字古文字形相同。「昦」(昊)音義可通「告」,「」字在金文為「必告父母廟」、「告祝」之專用字,與生人間言語相告之「告」字不同。故《琱生簋》「我考我母令」、「亦我考幽伯幽姜令」、「有司曰:『令』」,應釋為《詩?南山》毛傳「必告父母廟」,鄭箋「卜于死者」所得之「我考我母令」。 按:以上各家或讀作侯,或釋作斁,或隸作昦(昊),皆非「」字正解。《帥鼎》銘文「 」形同《琱生簋》此字,《叔多父盤》「 」亦應為同字。關於《叔多父盤》「 」字,吳式芬釋為「昊」(《攗古》卷三之一),孫詒讓釋為,讀為服(《古籀餘論》卷三);高田忠周釋為射侯之「」(《古籀篇》二十九),皆未得正解。蓋金文「侯」字從ㄏ從矢,皆無從日者,《叔多父盤》「 」字日形下半乃「人」形之增飾「一」也,並非「矢」也,故首先可排除「侯」之說法。 其次,「」(斁)字所從乃「目」也,近似「日」形者乃「目」之省形,古文字「日」與「目」經常相混,劉釗指出甲骨文「睪」字作 ,本應作「」,從目矢聲。金文「睪」字作 (《毛公鼎》),其上「目」形已有簡省,更有訛作日形者(如《史牆盤》)。「」字下半「矢」亦有訛作「大」的情形,如《南宮乎鐘》、《鄧伯氏鼎》。至於過去隸作從白從矢的「」字( 《金文編》0873),亦為「」字訛變,「白」為「目」之訛也。因此,由以上「斁」之省變形體看來,金文並無從ㄏ從日從大之「斁」字,「斁」字所以從日從大者,實為從目從矢之訛變也。如此,亦可排除「斁」字的可能。林澐先生後來也放棄「斁」字的主張,其云: 我認為「斁」典籍多訓為「厭」,「厭」有順從之義——「亡斁」雖然有辭 例,但這種過渡是很危險的。而且我所說的「順從」之意義是從「厭厭」 來的。複音詞這樣拆開,是非常不妥的。也有人覺得可以。朱鳳瀚認為楊 樹達和我的說法都對。日本學者木村秀海比較相信我的說法。但我現在自 己覺得是沒有道理的。 最後,對於釋作「昦(昊)」之說法,孫詒讓反駁云「字書無從ㄏ從昊之字」甚確,陳漢平雖舉《古文四聲韻》有「昊」字作,《汗簡》亦有「昊」字作,由此證明金文字與傳世字書昊、昦字古文字形相同,然陳氏說法有誤也。蓋上舉《古文四聲韻》、《汗簡》、《六書通》諸字形者並非「昊」也,而是從日從夨的 (昃),《汗簡》應隸作也,鄭珍云:「《玉篇》仄,重文作,即此字。古仄、通,故仄別從,非古文。」黃錫全贊同鄭珍將《汗簡》字隸作,更認為其與金文字乃同字異形,可通仄、側,皆有傾側、伏服之義,《琱生簋》「我考我母令」,即傾向或服從我父母親之命。茲節錄黃氏之言如下: 按鄭說、仄字通是正確的。……《汗簡》字所從之 即 字稍訛 。古從 與從 不別。甲骨文作 ,象日在人側……金文的 就是,賴有《汗簡》保存了這一古體。……、、仄三字典籍通作, 如《漢書?董仲舒傳》:「至於日不暇食」,注:「亦。」 《尚書? 無逸》:「日中」,釋文:「本作仄。」亦即,同側,有側傾、 伏服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