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针刀配合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封闭治疗。结果:即时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随访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观察组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好。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刀治疗 中药熏蒸治疗
在顽固性腰腿痛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臀上皮神经损伤、粘连或无菌性炎症引起。笔者2003年1月~2007年3月以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4~69岁,平均39岁;病程15天~8年,平均2.1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70岁,平均41岁;病程25天~7年,平均2.2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患者中能胜任体力劳动,单纯性腰臀痛,伴有轻度大腿后侧酸、麻、胀者60例;不能胜任体力劳动,腰臀部疼痛剧烈,站、坐明显困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者8例;伴有小腿酸麻胀者10例,伴有母趾背伸无力者2例;伴有臀上皮神经走形区条索状物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及一部分化验检查,以排除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其中6例患者虽示腰4~5或腰5~骶1间盘突出,但查体无任何神经根受压症状(肢体抬高试验、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腰椎旁压痛、放射痛、躅趾背伸力均无阳性表现)因此6例患者仍按臀上皮神经痛诊断与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腰臀部,在腰臀部最敏感的压痛点或条索状硬结处用龙胆紫做好标记,一般每次3~4点为宜.常规消毒,局麻显效(此时,臀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1后,取汉章牌4号针刀,每点纵行疏通各3~4刀,术后邦迪敷贴,局部按压止血5min,10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1.3.2中药熏蒸治疗:采用浙江三洲电子科学仪器厂生产的中药熏蒸气自动发生自控治疗器。中药处方基础方:乌梢蛇20g,全蝎10g,蜈蚣3条,炙黄芪45g,当归20g,延胡索20g,徐长卿20g,木瓜20g,川芎15g,红花15g,补骨脂20g,丹参、鸡血藤各30g、牛膝15g,伸筋草20g,片姜黄20g,痛甚者加三棱15g、莪术15g、白芍药30g;热重者加忍冬藤30g、黄柏lOg;偏寒者加制川乌头lOg、独活15g;湿重者加薏苡仁30g、萆?15g;腰痛甚者加杜仲15g、续断15g。病人取俯卧位,腰臀部暴露,中药熏蒸气对准腰臀部,以雾状喷出为佳。每日1剂,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治疗7次为1个疗程。
1.3.3封闭疗法:无菌条件下从触及的髂嵴压痛处,采用1%利多卡因5ml,兑入醋酸曲安奈德25mg,维生素Bu250ug,痛点注射。10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针刀治疗后第三天开始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封闭疗法。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臀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无反复发作;好转:腰臀疼痛减轻,劳累或弯腰臀部仍牵拉痛;无效:腰臀部疼痛无明显缓解。
1.5统计学处理采用计数资料描述,各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均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进行统计,治疗结果及两组的疗效(即时疗效)比较见表1;随访6个月后进行统计,结果及两组的疗效(随访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臀上皮神经由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发出,穿过腰背筋膜在骶棘肌外缘行经髂嵴中部,分布于臀部皮肤。该神经所穿过的两个骨纤维通道由于狭窄细小且周围结构坚韧缺乏弹性,当突然腰骶部扭转曲屈,或局部遭受到直接暴力撞击,使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下方一段筋膜穿行中损伤、离位而发病或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后张力增高而出现反应性充血,继而机化粘连,压迫或牵拉刺激皮神经,而出现臀上皮神经痛的症状。从上述解剖上看及传统观点认为,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部皮肤,疼痛放射不过膝。但在临床中确有一部分臀上皮神经痛(按此治疗有效)的患者,疼痛放射到小腿及足部,有时出现足伸肌力量改变。临床中对这些放射痛过膝的患者首先考虑到腰间盘突出症,但CT及其它体征又不支持,而臀上皮神经通过处的痛点麻醉后又可解除症状。故应该考虑到臀上皮神经疼痛不过膝的传统理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