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聚 变 浅 说.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 聚 变 浅 说

冷 聚 变 浅 说 李兴中 (科技日报 1990,1,12-2,9,”科海览贝 专栏 5 篇连载) 扑朔迷离的 冷聚变 现象 1989 年12 月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中日学者合作在低温核聚变实验中 测到大量中子的报道 一下子又引起了许多关心此事的同志的询问 究竟是怎 么回事? 前一阵对冷聚变似乎已冷了下来 以为已经过去了 其实从 1989 年 3 月23 日宣称犹他大学发现冷聚变现象以来 争论就没有停息 实验和理论工作 也没有停息 只是在3 月 6 月的热潮之后 人们认识的深化 使得一些工作都 是在悄悄地进行 进行更认真的研究 例如去年9 月15 16 日就在意大利的 凡仑那举行了 理解冷聚变现象 的研讨会 该会由意大利物理学会发起 与会 者主要从理论上探讨对冷聚变进行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该会的会议文集将发表在 今年1 月出版的著名期刊(Nuovo Cimento)(新试验)杂志上 去年l0 月16 18 日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 充氘金属中的反常效应 的讨论会 该会由美国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电力研究所联合召开 庞斯和弗莱希曼出席了会议 近50 名 与会者中多数是相信冷聚变的 也有少数著名的持怀疑态度的学者 如加州理工 学院的刘易斯(N Lewis)和德州大学的巴特(A. Bard) 被美国称为 氢弹之父 的泰勒也出席了此会 纽约时报记者 11 月7 日从盐湖城报道了庞斯和弗莱希曼 两个月来埋头工作于新成立的国家冷聚变研究所 仍持乐观态度而回避记者 这 次日本大阪大学中日学者合作研究的报道正是这一系列研究工作之一 从新闻报 道中可看到 中国学者张月嫦和日本荒田吉明教授所采用的钯电极比较粗 直径 2 厘米 他们在重水电解实验中观测了钯电极内部温度 发现 随着温度升而 复降 钯电极先是吸附重氢继而又放出重氢 并称之为 开合效应 他们观察 到的中子数最高时达每秒l 亿个 为天然本底的250 万倍 并连续40 小时内出 现大量中子 其实就在前不久 日本(朝日新闻)还报道了不用电解池 而用钯电 极在真空中放电 10 分钟 再充氘气 然后测到中子发射的实验结果 日本名古 屋大学讲师和田仲彦与助教西泽邦秀将两根3.5 厘米长的钯丝 相距4 厘米插人 直径8 厘米 容量为0.3 升的烧瓶中 抽走空气 放电 10 分钟 然后充入一个 大气压的氘 这样每隔一小时就能观测到比本底高几倍的中子发射 两天后再 放电 10 分钟 结果可观测到比本底高2 万倍的中子发射 且不问这些实验作何 解释 作何结论 人们要问的是为什麽世界上这么多学者会对此扑朔迷离的冷聚 变现象发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能源的危机与希望 英国人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用马拉汽车的照片曾被人们用来形象地说明 能源危机 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体会能源危机的含义 就在我们首 都北京的1000 条电力线路中 一度平均每天要拉闸限电1500 次以上 由于停电 限电 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每年要损失2000 亿元 再把眼光放远一些 下世纪中 叶 我国人口至少15 亿 如果按50 年后中国能源消耗只是达到今日全世界的平 均水平(人均三马力) 则我国每年就需要能源 50 亿吨标准煤 这就是当前全世 界一年的煤产量 比中国当前煤产量翻两番还要多 如果再考虑全世界发展中国 家在今后 50 年中能量的需求 而预计 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在今后 50 年要濒临枯竭 那就更会意识到一场严峻的能源危机就在前面 这就是为什么人 们要不停地探索新能源的基本原因 而在种种可能的新能源中 聚变能源独受青 睐 这是因为其资源就是遍及全球的海水 每立方公里海水中的重氢(氘)所释放 的聚变能就相当于今日已知的全世界的石油总蕴藏量 而地球上约有 10 亿立方 公里的海水 难怪人们要说 一旦聚变能得以受控释放 人类的能源问题就算是 一劳永逸 地解决了 这也就是面临能源危机的人类所看到的一个希望 其实 聚变能早巳进入人类生活 因为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所赖以生存的阳光就是靠太 阳内的聚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