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行中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    。   ,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说 (一)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5句)   ,   ,    ,   ,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二)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 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三) 1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 ,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