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docVIP

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

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摘要:介绍杨文军教授治疗聚合性痤疮的经验。本病病机或为湿热熏蒸,痰瘀互结,或为脾肾阳虚,寒痰瘀滞。治以化痰散结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温补脾肾,兼予生活干预。 关键词:化痰散结法;聚合性痤疮;生活干预;经验 【中图分类号】R8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15-01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分级中最为严重的一种[1],多见于青春期男女,亦可见于中年男女。临床表现主要以结节、囊肿及瘢痕为主,甚者破溃形成窦道,或呈橘皮样改变。此病多反复发作、经久难愈。西医主要从抗感染(四环素等)、抗雄性激素(雌激素等)等方面治疗。笔者有幸跟导师杨文军教授学习,杨教授从事临床多年,对聚合性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导师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分析 导师杨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湿热熏蒸,痰瘀互结,或脾肾阳虚,寒痰瘀滞。多由于患者或素体阳盛,肺胃湿热内蕴,加上患者过食辛辣油腻,助湿生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痰热瘀滞肌肤,或脾肾阳虚,阳虚则寒,寒凝筋脉,气血运行不畅,寒痰瘀滞肌肤,发为本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2 辨证用药 本病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2]。急性发作期当以清热除湿解毒、宣发郁热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慢性期当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宣发肺胃郁热。 Ⅰ 急性发作期:本期患者主要临床变现为:热象明显,颜面、胸背丘疹红肿疼痛,或有脓包、结节,皮肤油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热解毒,宣发肺胃郁热,佐以化痰散结。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如下:金银花30g地丁15g 公英15g 连翘30g 蛇舌草20g白芥子9g浙贝15g牡蛎30g牛膝9g丹参30g茯苓12g。大便秘结者加用酒大黄9g柏子仁30g 皮肤油腻者加用胆草9g栀子12g。 Ⅱ 慢性缓解期:本期的患者热象不明显或已无热象,多由急性发作期演变而来。主要临床变现为:皮疹颜色暗红,痒痛感不明显,面部主要以结节、囊肿、疤痕为主,舌质暗红,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迟缓。治则以活血散结,化痰除湿,佐以清热解毒,温补脾肾。方选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药物如下:半夏9g,陈皮6g,红花12g,桃仁9g,丹参30g,大青叶15g,连翘15g,浙贝15g,川芎9g,白芥子9g,夏枯草30g,茯苓9g,甘草6g。伴妇女痛经者加益母草15g,泽兰9g,伴结节、囊肿难消者加三棱12g,莪术12g,脾肾阳虚者去桃仁、红花,加仙灵脾12g,干姜12g,女贞子18g,旱莲15g。 3 生活干预 临床发现,许多痤疮患者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生活习惯,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喜食辛辣刺激,或熬夜等。《素问奇病论篇》有曰:“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过食肥甘厚味容易使机体产生内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痰热瘀滞肌肤,则更易使痤疮反复发作。长时间熬夜,就会破坏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表现在皮肤上就容易出现粗糙、黑斑、黄褐斑、青春痘等[3]。故临床治疗用药的同时,亦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嘱患者合理进食,发病期间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辛辣腥发,忌熬夜,忌饮浓茶。每天3-4种新鲜蔬菜,控制牛奶、豆浆的摄入,晚10点之前休息。 4 病案举例 张某某,女,36岁,2011年10月9号初诊。10年前因工作压力较大面部开始出现痤疮,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口服维A异酸、米诺环素,接受局部激光疗法,效果欠佳。现症见:面部痤疮,结节及囊肿较多,两颊尤甚,稍有痛痒感,胸背部少见,手足凉,纳眠可,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调,舌暗红,苔薄微黄,脉弦滑。诊断:聚合性痤疮(慢性缓解期)。治则:化痰散结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健脾补肾。整方如下:丹参30g,茯苓9g,白术15g,连翘18g,金银花18g,白芥子6g,浙贝30g,夏枯草30g,仙灵脾12g,女贞子15g,旱莲15g,牛膝9g,桃仁12g,红花12g,甘草6g,柏子仁30g,酒大黄9g,生地24g,7剂。生活干预同上。一周后复诊,自诉面部痒痛感较前明显好转,无新发痤疮,大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滑。治疗上上方去柏子仁,改生地12g酒大黄6g余不变,继服7剂。一周后复诊,症见:面部无新发痤疮,痒痛感基本消失,已有的痤疮颜色变暗,囊肿、结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上方加桑叶9g大青叶15g凉血消斑,继服12剂。一月后复诊,症见:面部、胸背无新发痤疮,面部结节、囊肿较初诊时明显减轻,瘢痕较多,面部色素沉着,余无明显不适。治疗上则以化痰散结,健脾补肾为主。整方如下:丹参30g,茯苓9g,白术15g,连翘18g,浙贝30g,夏枯草30g,白芥子6g,女贞子15g,旱莲15g,仙灵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